《樂者敦和,禮者別宜》原文與賞析
天高地下,萬物散殊①,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于樂,義近于禮。樂者敦和②,率③神而從天;禮者別宜④,居⑤鬼而從地。(《禮記·樂記》)
注釋
①散殊,不同。②敦和,增進和順。③率,循。④別宜,區別差異。⑤居,循。
譯文
天高在上,地卑在下,萬物各不相同,禮制就可以施行了;天地之氣流轉不息,調和萬物一起演化,樂教就興起了。春作夏長,是仁的體現;秋收冬藏,是義的體現。仁接近于樂;義接近于禮。樂的作用是增進和同,遵循神明而歸屬于天;禮的作用是區別差異,依從靈魂而歸屬于地。
感悟
圣人觀取外物的變化發展和規律特征,制作禮樂以供行人事。中國傳統的禮樂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特點不同,自然事物也被賦予了道德價值和倫理意義,由此中國人心目中多了一層“民胞物與(朋友)”情結。
上一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