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必然之政,立必勝之罰》原文與賞析
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夫上好本則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則毀譽之士在側;上多喜善賞,不隨其功,則士不為用;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奸不為止。明王知其然,故見必然之政,立必勝之罰。故民知所必就,而知所必去,推則往,召則來,如墜重于高,如瀆水于地。故法不煩而吏不勞,民無犯禁,故百姓無怨于上。(《管子·七臣七主》)
【注釋】本:根本,指道德。不克其罪:不查明罪行。克:審核,核查。
【譯文】凡是私弊的產生,一定是從君主開始的。君主喜好修養德性,品行端正的人就會出現在眼前;君主喜好私利,善于誹謗吹捧的人就會出現在左右;君主親近寵信、不按功勞而濫加賞賜,士人就不會效力;君主總是從重用法,卻不能做到量罪適當,壞人就不能制止。明智的君主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就頒發一定會產生效力的政令,確立必然能制服壞人的刑罰。因此,人們知道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要避免去做的,揮之即去,招之即來,就像從高處投下重物,又像在地上開渠引水一樣。所以法令不必太繁瑣,官吏不用太勞頓,而民眾也沒有違反禁令的行為,這樣,民眾也沒有什么抱怨君主的了。
【評說】腐敗總是由上至下滋生,統治者除了要做到賞罰嚴明,還得做到以德治國。善于治理國家的人,能夠遵循社會規律,順應民眾的意愿,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垂拱而天下治”。
上一篇:《見得思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見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