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惡從善》原文與賞析
易①操②守劍。
【注釋】①易:改變。②操:氣節、操守。
【典故】《后漢書·獨行傳·王烈》載:三國時有一個叫王烈的讀書人,因為品德高尚,在當地很有威望。有個偷牛的被牛主抓住了,偷牛的人向牛主認罪,說:“判刑殺頭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你不要讓王烈知道這件事。”王烈聽說后派人去看望他,還送給他半匹布。有人問這是為什么,王烈說:“偷牛人怕我知道他的過錯,說明他有羞恥之心。既然心知羞恥,必然能夠改正錯誤,我這樣做正是為了激勵他改過?!焙髞碛袀€老漢在路上丟失了一把劍,一個過路人見到后就守候劍旁,直等到傍晚,老漢回來尋劍,得到了遺失的劍,驚奇地詢問他的姓名,并將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訪那個守劍人是誰,發現原來就是那個偷牛的人。
【評說】一個小偷“金盆洗手”,變成了一個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這里有兩個關鍵的因素。一個因素是小偷良知未泯,他還存有羞恥之心?!吨杏埂氛f:“知恥近乎勇”,知道羞恥,就會有改正錯誤的勇氣。這是小偷后來被感化而重新做人的內在條件。另一個因素,則是王烈贈布的行為對小偷的感化作用,這是小偷改過自新的外在條件。這種感化作用對人的影響之深,有時候遠勝過刑罰的力量。人心一旦被感化、凈化,就能夠改去壞的、錯的,從此向好的、正確的方向轉化。
上一篇:《感舊詩存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