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名懺悔》原文與賞析
何名懺悔①?懺者終身不為,悔者知于前非②惡業③,恒④不離心。諸佛前口說無益,我此法門⑤中,永斷⑥不作,名為懺悔。(《壇經》)
注釋
①懺悔:懺是梵文Ksama(讀“懺摩”)的音譯之略,悔是它的意譯,合稱“懺悔”,原為對人陳說、暴露自己的過錯,求容忍寬恕之意。后形成一種宗教儀式,佛教規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舉行誦戒,給犯戒者悔改的機會。②非:不是。③惡業:壞的行為。④恒:經常的。⑤法門:佛教徒稱修行者所入之門。⑥斷:戒去。
譯文
什么叫做懺悔?“懺”就是一輩子不做,“悔”就是省悟以前的錯誤和惡劣的思想行為,并永遠吸取教訓。僅在眾佛前口說懺悔是沒有用的,在我們這個佛門中,永遠不再犯錯,這就叫做懺悔。
感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都有可能犯錯誤,有時甚至可能犯大錯。但知錯之后,人一定要有懺悔之心。有的人犯了錯誤之后文過飾非,當然談不上有懺悔之心了。有的人雖有懺悔之心,但諱疾忌醫,不能痛下決心改正過錯,這種懺悔之心其實沒有結果。有的人犯錯以后能夠迅速地改正錯誤,而且能夠永遠吸取教訓,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最后一種人,將懺悔之心落到了實處。
上一篇:《何為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何必曰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