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者在我,必戰者在敵》原文與賞析
太宗曰:“兩陣相臨,欲言不戰,安可得乎?”靖曰:“……孫武云:‘勿擊堂堂之陣,無邀①正正之旗。’若兩軍體均勢等,茍一輕肆②,為其所乘,則或大敗,理使然也。是敵兵有不戰,有必戰,夫不戰者在我,必戰者在敵?!?《唐李問對·卷下》)
【注釋】①邀:攔截。②輕肆:輕舉妄動。
【譯文】太宗說:“兩軍相遇,如果打算不戰,怎么做到呢?”李靖說道:“……孫武說:‘不要去攻擊實力雄厚、陣容整齊的軍隊,不要去攔截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軍隊。’如果兩軍勢均力敵,若一方輕舉妄動,被對方鉆了空子,就會大敗,戰爭的道理就是這樣。所以領兵打仗,有時不戰,有時一定要戰;不戰的原因在我方,必戰的原因在敵方。”
【評說】戰事非兒戲,不可輕易開戰。勝利是戰爭的最高目標。善于打仗的人總是確保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同時不放過任何擊敗敵人的機會。戰與不戰就要看敵人是否有機可乘。由此想到,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有個目標,因為目標是前進的方向;要善于把握機會,因為機會是成功的關鍵。
上一篇:《不憚亂主暗上之患禍,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戰而屈人之兵》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