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如同春風,能解凍消冰
原典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譯釋
家人犯錯,不應大發脾氣,也不能視而不見,棄之不管。如果不好說,可以通過其他事來暗示和提醒,使其知錯能改,如果還不能醒悟,可以過一段時間再找機會進行警示。這樣就如同春風化雨、解凍大地、溫暖氣候、消融冰雪一般,才是家庭教育的典范。
解讀
善意的謊言,并不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
猶太人教育子女的方式很獨特:在嬰兒時代,父母會把《圣經》涂上蜂蜜,讓孩子舔舐,這樣的方式是要讓孩子知道書是甜的,讓他們在孩提時代就愛上看書。還有一種方式更為奇特,據說猶太人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不相信別人、只相信自己的信念,會把孩子放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做出接住他們的手勢,讓他們往下跳,當孩子真往下跳的時候,他們卻不會接住孩子,而是讓孩子摔一跤,就是要讓他們記住,在困境中,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
這兩種教育子女的方式,前一種無疑是好的,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后一種就不是我們應該去效仿的了,這種方式有點殘酷,對孩子的健康心理也是有影響的。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很重要,當一個孩子犯了錯時,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呢?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菜根譚》中的這段話說得已經很明確了,面對犯了錯誤的孩子,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大發雷霆,更不能視而不見,而是要通過暗示和借機提醒,來引導他,使其認識到自己犯了錯,如果孩子不能及時醒悟,那就可以暫緩一下,尋找時機再加以警示。
一位母親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貪玩,為了節省做作業的時間,他就抄了練習冊后面的答案。有一次,孩子剛回家不久,就被小伙伴叫出去玩了,問他作業做完沒,他就說做完了。母親在檢查孩子作業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但并沒有立即把孩子叫回來,而是等到孩子回來吃完飯以后,以字跡不工整為由讓他重做一遍。孩子重新做好以后,錯了兩道題,母親就問孩子,為什么剛才做的沒錯,現在做的就錯了呢?這兩道題是怎么做的呢?問到這里,孩子回答不上來,就很慚愧地低下頭,主動承認了自己為了早點出去玩而抄了參考書后面的答案。聽到孩子“如實招來”,這位母親并沒有批評他,反而表揚了他的誠實,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最后才提醒他以后不能抄答案了。從此以后,孩子就再也沒抄過答案。
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成功的,很多家長在這種時候往往是大聲呵斥,甚至是打罵孩子,這種方式雖然也能夠杜絕孩子抄襲答案的惡習,但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養育過子女的父母都知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就會出現叛逆期,這時候如果教育方式不正確,處理不當,就很容易使孩子生出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就是在這個時期,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而走上了岔路。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以“善意的謊言”來教育孩子,這種方式雖然有時候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謊言終歸是謊言,一旦真相大白,對孩子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影響。一個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聽到鄰居一對夫婦的對話,妻子質問丈夫是不是藏有私房錢,丈夫堅定地回答說沒有,然后就開始哄騙妻子,說你是世界上最賢惠、最精明的女人,怎么敢背地里藏錢呢?而當丈夫夸贊完妻子之后,妻子開心地親了一下丈夫,表示晚上要給他做好吃的。這時候的孩子就很疑惑,明明看見丈夫剛才在花盆下藏了錢,他為什么要說謊呢?而說了謊話之后為什么又能得到一頓豐盛的晚餐呢?
心理學家認為,這些疑問就猶如一顆種子,在孩子心里生根發芽,在以后的日子他會通過不斷驗證,最后得出這樣的結論:說謊可以得到獎勵。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替代強化現象,觀察者由于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獎勵,就會間接地引起行為增強,那個孩子就屬于這種情況,如果他看到很多因為說謊而得到好處的事,就會引起行為增強,也就是說謊話次數的增加。
這時我們應該想想,做家長的當著孩子說過多少的謊話,還認為孩子說謊是跟別人學的嗎?外國曾經有一個作家說,不橫穿馬路有時候并不是出于有車沒車,而是害怕被一個我們無法知道的陽臺上的孩子看到,而模仿我們。很多我們意識不到的方面其實都在影響著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除了正確的教育引導方式之外,還要以身作則,以自身正當的言行來為他們樹立榜樣形象,引導他們獲得正確的行為信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人生智慧
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就會有怎樣的教育方式,一個開明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子女往往都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子女才是一個良好家庭的典范。
上一篇:君子之道,在于謹言慎行
下一篇:唯有以賢育人,才能澤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