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大度,以德服人
“玄武門之變”后,秦王李世民登上皇位,前秦王府中將領主張乘勝殺盡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黨羽,并“籍沒其家”,與此同時,許多人還不斷地搜尋宮府集團的成員和兵勇,爭相捕殺邀功,在這種肅殺的形勢下,宮府集團的人惶惶不能自安,內心無比恐懼。
這個時候,李世民表現出了胸懷大度的精神,他決定放棄追殺策略,使用安撫政策。他一方面禁止秦府人員濫捕追殺,同時又以高祖的名義詔赦天下,安撫宮府中的人。對于那些不敢出面的一些宮府集團的成員,李世民明確表示不再追究他們的責任,解除了他們的顧慮。
李世民的德行讓宮府集團的人深感佩服,他們紛紛放下武器,投靠李世民,并聲稱誓死效忠,這其中包括歷史上著名的諫臣魏征。
在玄武門之變前,魏征幾次勸太子及早除掉秦王李世民,當玄武門之變發生后,太子黨人紛紛逃亡,魏征卻沒有逃跑。他被捕后,李世民當眾問他:“你為什么離間我們兄弟?”魏征毫無懼色,鎮定地回答:“假如太子早聽我的話,那么他就不會有今天的禍患了。”對魏征“桀驁不馴”的回答,其他的官員都覺魏征過于猖狂,但李世民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贊揚了他的忠誠坦蕩,而且非常器重他,對他委以重任,封為詹事主簿,后改任諫議大夫。
在對待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時,唐太宗征求魏征的意見,魏征明確主張懷柔招撫,反對鎮壓。當時,太子李建成的部下遍布全國,在“玄武門之變”過后,那些人人心惶惶,由于擔心遭到殺害,許多人準備造反。魏征從大局考慮,他向李世民建議說:“陛下要不計私仇,對他們要以公處之,否則殺之不盡,有無窮之禍,不利于國家的穩定。”李世民接受了魏征的建議,派他為特使,給以便宜行事的權力,讓他去李建成勢力較為集中的河北一帶安撫人心。
魏征到了河北后,看到兩輛去長安的囚車里裝著“玄武門之變”中逃走的李建成的部下李治安和李思行。魏征說:“我離開長安以前,皇上就已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現在把他們逮捕,這不是自食其言、失信于人嗎?臨行的時候,皇上讓我便宜行事。現在把他們放了,讓他們跟我一起去招撫別人,這樣別人也就安心了,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李世民以德報怨,不計舊仇,得到了人們的信任和支持,很快就安撫了河北一帶。
但是原秦王府的舊屬,對李世民這種以德報怨的做法并不理解,并且伺機打擊對方。一次,李世民在宴請近臣的時候,有的大臣提出:“魏征等人以前是李建成的親信,現在我們看到他們就像仇人,實在不愿意與他們在一起謀事。”李世民聽后笑了,說道:“魏征等人過去是我的仇人,但他們能為當時的主人盡力工作,這有什么不對呢?桀犬吠堯,各為其主,這是應該予以原諒的。而如今我提拔重用他們,就是看中了他們這種能夠一心為自己主人效力的心態。”
魏征聞聽李世民的話,對其更加佩服,從此后對李世民更加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上一篇:統觀全局,小事細心
下一篇:自損名聲,遠離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