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一生為國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生拼搏,舍己為國,建立了豐功偉績。
孫中山先生最初選擇的是醫生職業,他希望用精湛的醫術來解救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民,可通過實踐意識到,人民不單單有身體上的痛楚,更飽受國家動蕩不安的折磨,因而無論是多么高明的醫師都最多只能減輕身體的病痛,而不能解救處于危難之中的國家和人民。因此,孫中山先生認為,要拯救中國,必須先改革中國的政治。
孫中山在給退職的洋務派官僚、同鄉鄭藻如寫的一封長信中提出了“興農桑、禁鴉片、普及教育”的改良主張,并且建議鄭藻如在香山縣做試點,然后慢慢地推廣到全國各地。
1894年夏,受新興維新思想的影響,孫中山仔細斟酌后決定上書當局,在完成8000多字的《上李鴻章書》后,他親自跑到天津,利用了很多關系,花費了很多金錢,就是希望親眼目睹這位清政府的實權人物——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目的就是當面陳述自己的主張,企盼李鴻章的大力支持。李鴻章最終雖然看了他的《上李鴻章書》,但沒有接見孫中山,更沒有采納孫中山的建議。
這次碰壁,孫中山清楚地認識到,這樣的方法不可能跟清政府溝通,也不可能改革中國的政治,于是他再次遠渡重洋。孫中山到了美國檀香山,聯絡當地華僑,大力宣傳革命思想,主張推翻封建統治,建立歐美式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這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在檀香山,孫中山建立了興中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之后,全國人民義憤填膺,孫中山準備借此機會發動起義。后因消息走漏,孫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清政府把他當成“國家要犯”,大量張貼告示緝拿,孫中山的大名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國內的各種官書報章中;清政府還派出很多密探到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地追蹤,通報駐亞、歐、美各國使館協助緝拿……
不久孫中山逃到倫敦。就在到達倫敦的當天,他從寄宿的葛蘭旅社一出來,就被幾個暗探纏住,秘密地將他綁架到中國公使館,準備遣送回國。最后在孫中山英國朋友的幫助下,費盡周折,將他營救出來。在英國穩定后,孫中山派人返回國內,聯合哥老會、三合會等秘密會黨,組建了興漢會。他被推選為興漢會會長。
1900年10月,孫中山發動惠州起義。這次起義人數多達2萬,聲勢浩大。但因準備不足而宣告失敗。但是孫中山并未放棄,不久后將興中會、光復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共同組成新的“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為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親自制定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同盟會綱領。
同盟會成立后,孫中山把主要活動放在武裝斗爭上,親自策劃多起武裝斗爭,最終在武昌起義后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但是,短短的3個月后,孫中山迫不得已,將大總統的職位拱手讓給袁世凱。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有識之士的憤慨。孫中山從日本返回上海,主張武力推倒袁世凱,開始了反袁的“二次革命”,但是因為人心渙散,斗爭很快失敗。孫中山再一次被迫逃亡日本。
袁世凱死后,孫中山再次舉起維護《臨時約法》的革命大旗,他決定用一派軍閥打擊另一派軍閥的勢力,但是,那些軍閥只不過是想借孫中山來保護自己的勢力,根本沒有“護法”的心思,“護法運動”很快宣告失敗。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孫中山受到極大的鼓舞,他將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新三民主義思想。
一年以后,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翻了直系軍閥的統治,他邀請孫中山去北京商討如何解決時局問題。孫中山在北上途中,覺得肝部疼痛加劇,但是他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體,仍然與記者見面,倡導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
1925年3月12日9時25分,孫中山先生因肝癌逝世于北京。他在臨終前,仍然沒有忘記國家和人民,他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他為國民革命艱苦奮斗四十年,“鞠躬盡瘁,不治家產”、“不重權位”、“不圖回報”的舍己為國的崇高精神,贏得了無數后人的敬仰。
上一篇:好文章要用心體悟
下一篇:安身立命,“慎”字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