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用品·墨名言大全
佳句寶典
墨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為 “文房四寶” 之一。
借助于 “墨” 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得以實現。
墨是 “文房四寶” 之一,它不僅實用,而且也是一件融繪畫、書法、雕刻于一體的藝術品,具有收藏和實用的雙重價值,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2004年底,中央電視臺 《鑒寶》 欄目介紹過兩塊古墨,其中一塊直徑10厘米、250克重,正反兩面都有龍紋的御賜 “大清乾隆曹素功制” 墨,專家鑒定團給出的估價達8萬元人民幣。
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在今天的人們面前,當是十分珍貴的。
南唐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到唐后主李煜的賞識,賜姓“李氏”,從此“李墨” 名滿天下。
“李墨” 的產地安徽歙縣宋代改名為徽州,“李墨” 改名為“徽墨”。
“墨” 使中國古代文化得以存留至今,因此“墨” 成了文化的代稱,例如“翰墨飄香”,反之“胸無點墨”,連普通百姓也用“有墨水” 和 “無墨水” 來說明一個人有無文化。
片斷精選
據了解,墨的起源甚早,商代時期甲骨文上殘留的墨跡就是黑色的碳素。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用石涅作黑色染料的石墨。漢代,隨著造紙業的興起,書寫的需求擴大,石墨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開始用漆煙調和松煤,制成丸狀的墨,使用時加水研磨成汁。東漢時發明了墨模,使墨的式樣趨于規整,魏晉時制墨的技術日精,石墨開始被淘汰,同時出現了形狀如螺子的“螺子墨”,期間產的墨有“百年如石、一點如漆” 的美稱。
徽墨的創始人為南唐制墨名人奚超和其子奚廷,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天下墨業在績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績溪有其二——汪近圣、胡開文,尤以胡開文名冠海內外,久傳不衰。胡開文系績溪上莊村人,清雍正年間,他上溯宋明制墨之法,研究改進,遂成藝林寵物,而為清朝貢品。繼之同族鄉里,仿制胡開文墨,從上海到全國,制作師傅大都為胡氏或其門徒。徽墨享有 “落紙加深,萬載存真” 之譽,為歷代貢品。
古墨按照制墨的原料劃分,可分為松煙墨、桐煙墨、漆煙墨等。按照制墨對象不同則可劃分為:
一、普通墨:一般人用來書寫的墨,形式簡樸,墨品名稱與墨家字號直接用金藍色書寫。
二、貢墨:古代封疆大吏請墨家制造進呈皇帝或按舊制征貢的墨,都署有進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大多為墨中珍品。
三、御墨:皇帝用墨。唐以后設墨務官,專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分兩類:內務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前者外流很少,但價值不高。
四、自制墨: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始自東魏韋誕。《歙縣志》將明清自制墨分為“文人自怡”型和“精鑒好事”型兩類,都屬上品。
五、珍玩墨:不為使用而為欣賞珍玩制作的墨,形狀大多小巧玲瓏,大小盈寸,煙料,做工都屬上乘,藝術性極高。是墨中珍品。
六、禮品墨:作為禮物饋贈的墨。有壽禮墨、婚禮墨和贈送學生墨三種。多注重外表形式,一般裝潢精美,但煙料稍差。
七、藥墨:當作藥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煙墨,有些署墨家名款,有些直接署藥店名款。
中國畫的用墨也是很講究的。墨分“油煙” 和 “松煙” 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制成; 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制成。油煙墨的特點是色澤黑亮,有光澤; 松墨的特點是色烏,無光澤。中國畫一般多用油煙,只有著色的畫偶然用松煙。但在表現某些無光澤物如墨蝴蝶,黑絲絨等,也最好用松煙。中國畫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錠,我們在選擇墨錠時,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色的為最劣。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濃稠為止。用墨要新鮮現磨,磨好了而時間放得太久的墨稱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畫家喜用宿墨作畫,那只是個別的。
上一篇:《學習用品·筆》狀物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學習用品·硯》狀物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