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雁名言大全
佳句寶典
雁,體形較大,嘴的基部較高,身體長度和頭部的長度幾乎相等,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羽毛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 善于游泳和飛行,是候鳥。
雄雁一般體型較大,它們生氣時,雙翅展開,脖子前伸,“嘎嘎” 地叫著沖向對手。
在空中,遷飛的雁群總是排成整齊的隊伍,忽而是人字形,忽而又變成一字形,不論它們排成什么隊形,雁群總是發出 “丫——丫” 的鳴叫聲,這是雁在互相聯絡,就如同飛機編隊飛行時飛行員之間用無線電聯系一樣。
撥開草叢往前面望去,只見左前方的土墩上,昂首聳背立著一只大雁,它的頸脖高高地伸向夜空中,機靈地轉動小腦袋,往四處張望著。
心中正思量著這種美意,卻被天空傳來的一片 “咕咕咕……咕咕咕……” 的叫聲打斷,頭頂上是一群群大雁結伴向南飛去,它們灰藍色的背景,映襯著晨光,像一粒粒發光的珍珠緩緩挪動。
“秋天來啦,天氣涼啦,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天地悠悠,任它們翱翔。
片斷精選
每年秋風蕭瑟的時候,成群的大雁便長途跋涉,由北方飛往南方;等到春回大地的時節,它們又不辭勞苦地飛回北方,這是為什么呢?北方一到冬季,天氣寒冷,大雁尋找食物比較困難,它們只好成群結隊,遷移到氣像適宜、食物充足的南方度過漫長的冬日。但南方氣候等諸方面不適宜大雁的長年久居,也不利于它們繁育后代,所以春天一到,它們又飛回北方安居。北方的春天,草木萌芽,昆蟲較多,天敵較少,有利于大雁尋找食物。此外,大雁北飛還同它們體內的內分泌活動有關。北方陽光溫和的春天,溫度適宜,但是大雁腦垂體分泌激素,它們便回到北方繁殖后代。
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只、數百只,甚至上千只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 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 “人” 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當飛在前面的“頭雁”的翅膀在空中劃過時,翅膀尖上就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依次利用這股氣流,從而節省了體力。但“頭雁” 因為沒有這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可以利用,很容易疲勞,所以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地變換隊形,更換“頭雁”。它們的行動很有規律,有時邊飛邊鳴,不時地發出“咿啊,咿啊”的叫聲。遷徙大多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旅行的途中還要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尋覓魚、蝦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月~2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歸,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贊美它們,例如“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 ( 《呂氏春秋》) 等。
在地面棲息時,雁也常常集群。當大群的雁在湖中水畔嬉戲時,雁群中總有少數幾只在負責警戒。一旦遇到險情,警戒雁馬上發出警報,雁群就會立刻飛逃。
我國古代就已有人了解雁的這種警戒行為,并根據雁的這一習性編出《白雁落網》 的寓言。相傳,在太湖之濱棲息一群大雁,它們怕來人捕捉,便安排一只雁在雁群周圍巡夜放哨。每當獵人接近雁群時,哨雁就鳴叫報警。獵人們很熟悉雁的這套辦法,他們想出一個主意。在捕獵時,獵人們先舉起火把照耀雁群,哨雁一見便鳴叫報警,但獵人聞聲便立即熄滅火把。群雁被哨聲驚醒,但環顧四周卻毫無動靜,于是就又睡了。這樣連著折騰幾次,群雁以為哨雁在尋它們開心,于是群起而啄之。沒一會兒,獵人們又舉著火把來到雁群邊,這次哨雁再也不敢叫了,于是獵人們便把酣睡的群雁一網打盡。雖然寓言不一定是事實,但其中所講的雁群的棲息方式和警戒行為確是真實的。
據考證,雁字就是古人根據雁和人的關系而創造出來的。《說文解字》 中對雁字有這樣的解釋: “雁,知時鳥,大夫以為摯,婚禮用之,故從人、從佳。” 意思是說,雁是季節性遷徙鳥類,官宦人家把它奉為上品,婚禮時用它待客,因此雁字由人和佳兩部分組成。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古人已經知道雁的遷徙跟季節變化之間的關系。在歷代文學中,以雁為題的詩句很多。
唐代詩人司空曙曾寫道: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詩中以雁作喻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著名詩人白居易也有詩曰: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詩中描繪了秋日群雁南飛的美麗景色,這里“雁點青天字一行”就是指雁群在天空遷徙飛行時組成的一字形飛行隊列。
大部分人認為,雛雁出生后就認識自己的雙親,但事實并非那么簡單。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茲發現,如果在雛雁剛剛出殼時就被拿出雁巢,幼雁會很快跟飼養人員或它初次見到的物體建立聯系,并認他們為母親。洛倫茲本人就曾成功地扮演過一只小灰雁的母親的角色。那只小灰雁剛一出殼,洛倫茲就把它拿回家撫養。結果,這只小灰雁把應向它父母表現的行為全部轉向洛倫茲。小灰雁跟著洛倫茲到處走動,甚至養成爬樓梯走進洛倫茲臥室的習慣。后來,洛倫茲經過更多的實驗,證實包括灰雁在內的許多動物在出生后很短的時間內,有一個快速學習記憶的過程,它們就是靠這一過程認識雙親的。1935年,洛倫茲正式提出這種銘記現象。
上一篇:《素材庫》狀物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野獸·虎》狀物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