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臥治是什么意思
【典源】 《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 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臥閨閣內不出。歲余,東海大治。”“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印,詔數強予,然后奉詔。……上曰:‘君薄淮陽邪? 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陽政清。”《漢書·汲黯傳》亦載。
【今譯】 汲黯字長孺,漢武帝時為東海太守,他治政主張清靜無為,把握大的要旨,而不苛求小節,自己臥病在室內不出,東海大治。后淮陽一帶民私鑄錢,又特意起用他為淮陽太守,汲黯辭以多病,武帝說:“你不愿去淮陽嗎?我特意召你去,淮陽官吏與百姓有矛盾,我是借重你的威望,你只要在那養病就可以治理的。”汲黯至郡仍像在東海一樣治理,淮陽政事也清明了。
【釋義】 后以此典稱揚地方官吏為政清簡,地方太平。
【典形】 東南臥理、淮南臥理、淮陽績、淮陽臥、汲黯臥理、臥淮陽、臥理、臥治、汲黯簡靖、淮陽效理、淮陽高臥、淮陽多病、薄淮陽。
【示例】
〔東南臥理〕 唐·李頎《奉送漪叔游潁川》:“聞道淮陽守,東南臥理清。”
〔淮南臥理〕 唐·賈島 《送汲鵬》:“淮南臥理后,復逢君姓汲。”
〔淮陽績〕 宋·劉敞《睡起》:“愧無淮陽績,高臥亦終年。”
〔淮陽臥〕 清·唐孫華《送同年鄭禹梅出守高州》:“暫煩淮陽臥,還卜潁川相。”
〔汲黯臥理〕 宋:蘇轍《寄題密州新作》:“謝安未厭頻攜妓,汲黯猶須臥理民。”
〔臥淮陽〕 宋·蘇轍《次韻張君病起》:“去臥淮陽從病守,功名他日許君期。”
〔臥理〕 唐·駱賓王《上兗州刺史啟》:“至如臥理稱難,坐嘯匪易。披裳問疾,垂愛景以字人。”
〔臥治〕 南朝梁·丘遲《旦發魚浦潭》:“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可尚。”
上一篇:江夏黃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