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七步成章
漢朝末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從漢獻帝手中篡奪了帝位,即魏文帝,他也是三國中第一個稱帝的君主。
曹丕的弟弟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他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在曹植十幾歲時,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十分懷疑,認為是曹植請人代寫的,曹植請父親當面測試,曹植的確“口出成文,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愛。曹操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
但曹植的兄長曹丕工于心計,有一次,有人告發曹植將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來。曹丕大怒,立即派人把曹植抓了起來,因為曹植的行為算不上犯罪,曹丕怕殺了他大家不服氣,便想出個“七步成詩”的辦法。曹丕對曹植說:“聽說你才思敏捷,不知是否屬實,現在你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果不能,我就要治你欺誑之罪!”曹植心中明白哥哥想置自己于死地,心中無限悲傷,可又不得不強忍苦楚,只見他邊走邊念,七步還沒走到,詩已做成了:“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間迫害與被迫害的關系。曹丕聽了這首詩面帶愧色,這首詩也成了曹植的救命詩。
釋義
形容人文思敏捷。
上一篇:一鳴驚人典故故事|一鳴驚人釋義
下一篇:三人成虎典故故事|三人成虎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