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饞涎欲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饞涎欲滴:chán xián yù dī
詞源:宋·蘇軾《將之湖州》:“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顧渚茶芽白于齒,梅溪木瓜紅勝頰。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
詞由:公元1072年冬天,蘇東坡有事出差到湖州去。在動身之前,就寫了一首詩《將之湖州》,贈給吳興太守孫覺。在詩中說:杭州的山水當然是秀麗了,但聽說吳興的風光別有一番韻味:橘樹上著了霜有多美啊,蘆葦花象浮著雪那么潔白,顧渚山的茶葉更是有名,梅溪山的木瓜也不遜色。一談到吳興人的烹調本領。口水就要流出來了。刀功是多么高啊,切得真細呢,如同絲一樣;切得又很薄,就象可使它飛舞起來。我這次到湖州去。名義上是說查勘吳興水利,實際上是想看看吳興的山水啊。
詞義:嘴饞得口水都要往下滴了。涎:口水。形容非常貪饞。
書證:清·姬文《市聲》第二十六回:“此時聽得子肅說有那樣好煙,不覺饞涎欲滴。”魯迅《弄堂生意古今談》:“一聽到就有饞涎欲滴之概,‘蓄米杏仁’而又‘蓮心粥’,這是新鮮到連先前的夢里也沒有想到的。”
上一篇:成語《饑鷹餓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鬼斧神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