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吃別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昔一鯉魚、一鲇魚相爭斗口①。鲇魚曰:“你有甚么稀罕。我若一日變化,便會上天。”鯉魚曰:“眼里有金星,身上有金鱗。桃花春浪暖,一跳過龍門。”鲇曰:“眼里也無星,身上也無鱗。一張大闊口,常會吃別人。”
——《博笑珠璣》
【注釋】
①鲇(nian):即鯰魚。據(jù)《本草綱目·鱗部四》:“鲇乃無鱗之魚,大首偃額,大口大腹”。斗口:即斗嘴、吵嘴。
【解說】
“一張大闊口,常會吃別人”的鲇魚,是專吃白食者的生動概括。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專門吃閑飯的人,叫門客,又叫食客。這種人都是豪門貴族豢養(yǎng)的,他們吃著閑飯,然后在主人高興時,附上去吹牛拍馬:主人表示愛好文學(xué),他們就去和詩作賦,主人若是寫涂了幾句,馬上紛紛找尋優(yōu)點,說得天花亂墜——反正吹牛拍馬不上稅,還有飯吃。后來,養(yǎng)門客的風(fēng)氣不行了,一些貧寒之士,食衣無著,又不肯放下架子去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于是奔走于豪門貴族乃至親友之間,只要有婚喪喜慶之事,不請自到,美名曰聞訊趕來慶、吊,實際乃為白吃一頓,這也有專門名稱——打秋風(fēng)。到近現(xiàn)代,打秋風(fēng)也不易,但游手好閑之徒,在大都市、大商埠拉幫結(jié)伙,專事敲詐勒索,尋釁鬧事,那些小攤販、店家為了太平, 少不得每月孝敬“份子錢”——這也有名稱, 在上海叫做“白相人”,在天津, 叫做“青皮”。從古代門客,到現(xiàn)代之白相人,其實還是小巫,另有真正的吃白食的,便是封建社會的剝削者,從皇親國戚到州縣“父母官”,為老百姓辦過多少事?從《詩經(jīng)》開始,老百姓就將統(tǒng)治者比作 “大老鼠”(碩鼠), 可以作為明證, 文人清客乃至流氓地痞與王公貴族相比,可是小巫見大巫了。在當(dāng)代,以上兩種食客都已沒有存在的社會基礎(chǔ)了,不過吃白食卻還有“遺傳”,不過不是吃別人,乃是“吃公家”——借開會吃,而吃法繁多: 空會空議, 實吃實喝; 小會小議, 大吃大喝; 短會長議, 連吃連喝; “勝地”會議, 連玩帶喝; “參觀”會議, 又拿又喝。……
【相關(guān)名言】
你道是文章好立身, 我道今人都為名利引。
——宮天挺
酒能成事, 酒能敗事。
——施耐庵
上一篇:《韓非·卜妻為袴》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浮白齋主人·吃素》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