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島人食蛇》注釋,意譯與解說
南海之島人食蛇,北游于中國①,臘蛇以為糧。之齊,齊人館之厚。客喜,侑②主人以文郁之修③。主人吐舌而走。客弗喻,為其薄也,戒皂臣④求王虺以致之。
——《郁離子·玄豹》
【注釋】
①中國:古稱我國中原一帶地區(qū)。②侑(you):報答。③(die):毒蛇。修:肉干。④皂臣:皂和臣都是古代的奴仆。
【意譯】
南海島上的人喜愛吃蛇肉,北游到中原時往往帶上晾干的蛇肉作干糧。一次,某位島人到齊國,受到齊人的熱情款待。這位島人非常高興,就以風干的花斑毒蛇答謝主人,主人一見嚇得吐出舌頭逃走。島人不知何故,還以為是主人嫌禮物菲薄,又讓仆人挑選一條毒蛇之王來送主人。
【解說】
人在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中會形成包括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內(nèi)的民俗文化,區(qū)域的不同帶來風俗文化特征的差異,因此差異之中又存在著文化心理的微妙之處。在不同的地理文化區(qū)域,相同的文化心理有時是以不同的民俗事項來傳達的。以蛇肉干為干糧的海南島上的旅行者,為了表達他對齊國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以自己喜愛的蛇肉干相贈確是一番好心,但齊人見蛇就害怕,當以此舉是南海島人的惡報,飲食文化的懸殊產(chǎn)生心理誤差,使得兩者的感情無法溝通。島人不知此舉的效果是事與愿違,反而又給齊人送去一條最大的毒蛇,正是吃素趕上魚肉宴,這位島人實在主觀粗心得很,難怪俗語有入鄉(xiāng)隨俗入境問俗之說。如此看來,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只是說對了一半。
【相關名言】
百里不同風, 千里不同俗。
——班固
上一篇:《僧祐·對牛彈琴》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工之僑獻琴》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