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貪小失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貪小失大:tān xiǎo shī dà
詞源: 《呂氏春秋·權勛》:“達子又率其余卒……使人請于齊王。齊王怒曰: ‘若殘豎子之類, 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 大敗。……燕人逐北入國, 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詞由: 齊國有個將領名叫達子。有一次, 達子帶領軍隊去和燕國作戰, 出征前他請求齊王慰勞他的將士, 齊王不肯答應, 交戰以后, 齊軍大敗, 達子也不幸陣亡, 燕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了齊國的大片領土。在國家覆亡之際, 齊王幸好溜得快, 逃到外地去了。燕軍進入齊國的都城后,爭著搶取齊王的財物。倘若當初齊王不是那么吝嗇, 舍得犒勞三軍, 激勵將士, 那么也許不會敗得這么慘。因此, 人們認為齊王是“貪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詞義: 原指因貪金而致失國。形容因貪圖小利而造成重大損失。
書證: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這叫做‘貪小失大’,所以為人切不可做那討便宜茍且之事!”
上一篇:成語《貪天之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趨之若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