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漢陰丈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子貢南游于楚①,反于晉②,過漢陰③,見一丈人方將
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④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印⑤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 后重前輕,挈水若抽, 數如泆湯⑥, 其名為槔⑦。”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 則純白不備; 純白不備, 則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 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 羞而不為也?!?p>——《莊子·天地》
【注釋】
①楚:諸侯國名, 曾建都于今湖北江陵。②晉:諸侯國名,在今山西一帶。③漢陰:漢,漢水。源出陜西寧羌縣北嶓冢山。亦曰東漢水,初名漾水。正支東流至湖北漢陽,入于長江,為長江支流。漢水之南即為漢陰。④搰 (gu) 搰然: 用力的樣子。⑤?。?同仰。⑥泆(yi) 湯(tang):通逸蕩。⑦槔(gao):即枯槔,利用杠桿原理制作的汲水機械。
【意譯】
孔子弟子子貢往南游歷到楚國, 回到晉國,途經漢陰的地方,看見一個老人在菜園子里干活,他挖隧道通到井中,抱著陶甕取水來澆灌,用力很多,而見效卻很少。子貢告訴他說:“這里有一種機械,一天能灌溉一百區田,用力很少,而見效很多。先生為什么不用它呢?”老人仰頭看看他說:“怎么樣的呢?”子貢說: “用木做成機械,后重而前輕,提水如同抽引,水流快速流蕩。這機械名叫枯槔?!崩先嗣嫫鹋靶φf:“我聽我的老師說,有機械的必定有機事,有機事的必定有機心。機心存在胸中便不能保全純潔空明;不能保全純潔空明,便心神不定;心神不定,便不能載道。我不是不知道有枯槔, 而是恥于采用它。”
【解說】
如果要在中國寓言中找出幾個愚人的典型,那么,漢陰丈人就可算上一個。漢陰丈人拒絕使用機械,也就否定了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否定了人類無限的創造本能??墒亲髡邊s十分肯定并欣賞他的愚蠢行為。為什么呢?因為在作者看來,自然是至高無上的,不可忤逆的,人只有順應自然,把自己融化在自然的生命循環之中,才能避免一切人禍。反之,如果憑借有限的理性,師心用智,進行主觀的創造活動,那么也就必然會與自然處于對立的地位,必然會破壞自然的流程。自然是無限博大的,人的有限的智力活動,只能因為擾亂了自然的平衡態,而給人自身帶來各種災禍。如果能斂藏智心,返歸無名的真樸,則能保全純潔空明的心境,這樣也就能體悟自然大道,并順應自然大道。但是,作者犯了一個最大的疏忽,就是他只關注人以外的自然,而沒有認清人自身的自然。作者那種對人心的純化,愚化,其實是違反了人本身的自然本性的。人類工業化文明的歷史,正是人的本性不斷展開,不斷實現的過程。實際上,漢陰丈人也并沒有徹底摒絕機心,一是他還要種菜,二是他仍然要使用人類的陶器文明產物“甕”,三是他想到了挖掘隧道。他并沒有只憑借雙手到野樹上采果子吃,到河里捧水喝,所以漢陰丈人之嘲笑子貢,不過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然而作者的憂慮卻是值得人們特別重視的,因為在工業化文明的進程中,人類已經收獲了不少自然向人類報復的惡果,而且這種惡果似乎正方增未艾,而未有窮期,人們的確應該靜下來認真地想一想,怎樣與外在的自然,并且也在自身的自然(社會)中重建起一種親睦和諧的關系?
【相關名言】
知識會使精神和物質的磽薄的原野變成肥沃的土地,每年它的產品將以十倍的增長率,給我們帶來財富。
——法國·左拉
無神論、共產主義決不是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對象形式的本質力量的消逝,抽象和喪失,決不是返回到違反自然的、不發達的簡單狀態去的貧困。相反地,它們才是人的本質的現實的生成,是人的本質對人來說的真正的實現,是人的本質作為某種現實的東西的實現。
——德國·馬克思
上一篇:《邯鄲淳·漢人煮簀》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漢陰丈人》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