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儀·寒號蟲》注釋,意譯與解說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①。四足,有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②。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 “鳳凰不如我!”比到深冬嚴寒之際, 毛羽脫落, 索然如鷇雛③,遂自鳴曰: “得過且過!”
——《南村輟耕錄》
【注釋】
①寒號蟲:亦作“曷旦”、“盍鴠”。古籍中鳥名。《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鹖旦不鳴。”鄭玄注:“鹖旦,求旦之鳥也。”《本草綱目·禽部二》說,“鹖鴠”,就是寒號蟲。現代人根據古人所說鹖旦的性狀,認為實是蝙蝠類,古人誤認為鳥。②五靈脂,中藥名。鼯鼠科動物如橙足鼯鼠等的干燥糞便。性溫、味甘、氣腥,功能通利血脈、行瘀止痛。③鷇(gou)雛: 待母雞喂食的雛雞。
【意譯】
五臺山上有只寒號鳥。它長著四只腳、肉翅膀,但不能飛翔。它的糞便就是中藥中的“五靈脂”。每到盛夏季節,它那渾身美麗的羽毛絢麗多彩。這時,它就會洋洋自得地唱道:“鳳凰不如我!”待到寒冬臘月,它的羽毛全都脫落了,簡直像只光禿禿的雛雞,凍得渾身發抖。這時,它便會無可奈何地鳴叫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解說】
寒號蟲有兩方面特征:一是自傲。在順境中自鳴得意,老子天下第一,連萬鳥之王的鳳凰也不在它眼里。一是自賤。一遇逆境,不思改進,不思振作,只覺得現實如此惡劣,自己反正無法,混一天算一天吧——“得過且過”。寒號蟲確實是一種人生相的藝術概括:得意則忘形,失意則隨波逐流。根源何在?根源在于缺乏對自己的認識。人最大的難題是認識自己,因為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自己的頭腦,就像用木頭刀去砍木頭一樣。比較可行的是用比木頭更硬更鋒利的刀去砍,也即是用別人的優點來比自己的缺點,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但還是難,要有承認別人比自己好的寬廣胸懷和勇氣。這如果能做到,就能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好在哪里,差在何處。也就不至于盲目自傲,也就不至于在逆境中不思振作,隨波逐流。一個人一生中作一兩次“寒號蟲”是難免的,但若一輩子如此,就無可救藥。
【相關名言】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老子
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英國·莎士比亞
上一篇:《列御寇·季梁得病》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康回觸山》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