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開會》全文|賞析|讀后感
日本兒童文學作家立原えリか(1937—)把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為大家所喜聞樂見的《伊索寓言》中的一部分再創作,寫成了《伊索童話》,被列入了《日本小學生一年級文庫》。從《伊索寓言》到《伊索童話》,不只是情節的放大,其中融有童話作家的智慧、才能和創造,實際上已經成了童話作家的新作品了。
這個故事可以一言以蔽之: “老鼠們想往貓脖子上掛鈴鐺”。這一句話被作家用起、承、轉、合的故事規律加以演義,寫出了一個優秀的童話。整個童話圍繞著“老鼠怕貓”這一常識展開: 怕貓才想出往貓脖子上掛鈴鐺; 怕貓才誰也不敢去往貓脖子上掛鈴鐺; 怕貓才使一個往貓脖子上掛鈴鐺的好主意歸于落空。“怕”在這里是“故事眼”。所以作家對“怕”渲染得很充分,這樣,故事開頭、發展、結尾才有可供依據的內部邏輯,方顯得自然,老鼠的本質特征(所謂“膽小如鼠”)也隨之充分顯示出來了。
往貓脖子上掛鈴鐺,作為一個老鼠的主意,已經可以說是老鼠智慧的結晶和心計的靈光,已經可以說是妙不可言了。但是主意有各種各樣,像聰明的老鼠想出來的就是一個辦不到的“好”主意,老鼠們僅僅是空歡喜了一場。
不著邊際的好主意,只有空談家們才有興趣。
想出一個好主意還是比較容易的,實現它卻往往要難得多。
·韋葦·
老鼠開會
一天,大批老鼠聚集在天花板上面。
“都來了嗎?”
“都來了。啾,啾。”
“今天有重要事情,想跟大家商量。”
“什么重要事情?啾。”
“是貓的事情。”
坐在中央的老老鼠說。
“什么?貓?”
“貓什么的,光是聽到就害怕啊。”
“是啊,貓是可怕的。啾。”
老鼠們一聽到說的是貓,就發抖了。甚至想逃走的老鼠也有。
“請大家安靜。”
老老鼠一面微微抽動胡須,一面大聲叫喊。
“的確是這樣,貓是可怕的家伙。”
“是這樣啊。昨天我家里的孩子給貓抓去吃掉了。”
“今天早晨,鄰居老伯伯也給貓捉去了。”
“嘿,嘿,嘿。貓真可怕。這家伙不知不覺就到身邊來了。”
“連腳步聲也聽不到啊!”
“只要貓一瞪眼睛,我身子就癱了,逃也逃不成了。啾。”
老鼠們彼此靠近,悄悄交頭接耳。
“所以我想出好主意來了。喂,大家聽著。”老老鼠大聲說。
“難道沒有貓一走近,馬上就知道的辦法嗎?”
“這樣的事情辦得到嗎?貓一點腳步聲都沒有就到身邊了。”
“所以要把老遠就聽得到聲音的東西掛在貓身上,來代替腳步的聲音。”
“代替腳步聲音的東西是什么呢?”
老鼠們這樣一問,老老鼠就得意地說:
“是鈴啊。把鈴掛在貓的頸項上就好啦。這樣一來很遠就曉得貓來了。”
“對呀,這是好主意。”
老鼠們都贊成。
“貓一動,鈴就響。”
“貓一走,鈴就響。”
“鈴一響,馬上逃就好了。”
“鈴一響,馬上藏起來就好了。”
“好安心了,不怕貓了。”
老鼠們齊聲說,
“把鈴掛在貓的頸項上吧。”
“這樣一來,貓就沒有什么可怕了。”
這時候,在角落里的小老鼠,一面還在發抖,一面說:
“可是,哪一個去把鈴掛在貓的頸項上呢?我可絕對不愿意,因為肯定會被抓住吃掉。”
老鼠們連一點聲音也沒有了。大家面面相覷。
“我也不愿意,我也不敢把鈴掛在貓的頸項上。”
“我也不愿意,這樣的事我不能做。”
我也,我也,我也,我也,不愿意,不愿意,不愿意去把鈴掛在貓的頸項上——所有老鼠都這樣說。
盡管認為是好不容易才想出來的好主意,老鼠們卻誰也沒有去把鈴掛在貓的頸項上。
(吳朗西譯)
上一篇:《老許》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落棋有聲》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