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猛狗》注釋,意譯與解說
人有酤酒者①,為器甚潔清,置表甚長②,而酒酸不售。問之里人③其故。里人曰: “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 狗迎而噬之,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
【注釋】
①酤:同沽。②表:標幟,招牌。③里人:指同一住所的人。古時二十五家為一里,里有里門。
【意譯】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盛酒的器具收拾得極為清潔,招牌也設(shè)置得高大醒目,可是酒放到發(fā)酸還賣不掉。他向鄰居請教是什么緣故。鄰居說:“您的狗太兇猛。人們提著酒瓶進去,要買你的酒,狗卻上來廝咬,這就是酒直到發(fā)酸還賣不掉的原因。”
【解說】
家有好酒,器皿清潔,且廣告招牌也很醒目,但因惡狗咬人,最終酒還是直到發(fā)酸仍賣不出去。比之于國家,朝廷中有惡狗式的壞人當(dāng)?shù)溃屎t良,橫阻言路,使得國王不察下情,兩耳失聰,即使有好的主張也得不到實施。國君因庸臣不能明察,國家因國君不能明察而愈益腐敗,如此層層相因,國家怎么會有發(fā)展的希望呢?因而,作者警告人們:應(yīng)該驅(qū)除惡狗式的當(dāng)權(quán)人物,使國君恩澤順暢下達,否則,即使有再好的國君也無法使人民受益。這是晏子在這則寓言中的最初含義。不過,如果仔細分析,我們似乎還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所沒有指出的另外一層含義。惡狗為賣酒人家中所豢養(yǎng),其脾氣,習(xí)性,主人不會不知,大臣為國王所任命,其品德、操守、能力,國王也會清楚知道。如果知道惡狗與大臣的無行無德,那么賣酒人與國王又為什么不把它們(他)驅(qū)逐走,反而豢養(yǎng)與任命它(他)呢?照此看來,賣酒人乃至國君與惡狗一樣,同樣也是有過的。不過這也許是晏子這樣的謀臣所沒有覺察,也不愿覺察到的。
【相關(guān)名言】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 —孔子
我在日常生活中嚴守著一個美好的準則,貴在自知之明。我是素以此來鞭策自己的。
——法國·安格爾
上一篇:《《戰(zhàn)國策》·獵者得麋》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元卿·猱之愛虎》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