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獵者得麋》注釋,意譯與解說
今山澤之獸,無黠于麋。麋知獵者張罔①,前而驅己也,因還走而冒人②,至數③。獵者知其詐,偽舉罔而進之,麋因得矣。
——《戰國策·楚策二》
【注釋】
①罔:通“網”,指捕捉野獸的羅網。②冒:觸,犯。③數:多次, 屢次。
【意譯】
大概在山野中的所有野獸,沒有一個比麋更狡猾的了。它知道獵人張開網后會前來驅趕自己,于是就回過頭來跑,不去觸網,卻來觸犯人。等到好多次之后,獵人知道了它的把戲,于是假裝張起網來前進,在它回頭觸人時把它捕捉到了。
【解說】
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齊天大圣”孫悟空一個跟頭能翻出十萬八千里,然而, 千蹦萬跳,卻還始終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其故何在?一物降一物也。麋鹿自恃狡猾勝于其它動物,因此,在知道獵人張開網會前來驅趕時, 便心生一計,返回頭跑, 不去觸網, 卻來觸撞獵人。但是,聰明的糜鹿畢竟還只是麋鹿。作為動物之一的麋鹿,在智商上與萬物之靈的人類是根本不能同日而語的。因此,正當麋鹿自以為得計,連續不斷地返回頭跑時,獵人早已識破了它的詭計。在假裝張起網來往前趕、麇鹿再次返回跑時,已經準備好的獵人輕輕松松地把它捕捉到了。在這里,又一次驗證了我國人民的一句老話: 狐貍再狡猾, 也斗不過好獵手。
【相關名言】
凡過于把幸運之事歸功于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英國·培根
在對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態度的情況下,人們就能戰勝他們過去認為不能解決的悲劇。
——蘇聯·車爾尼雪夫斯基
上一篇:《王晫·犬》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晏嬰·猛狗》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