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宋王偃惡楚威王》注釋,意譯與解說
宋王偃①惡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視朝,必詆楚以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 如出一口。于是行旅之自楚適宋者, 必構楚短以為容。國人、大夫傳以達于朝。狃②而揚。遂以楚為果不如宋。而先為其言者, 亦惑焉。于是謀伐楚。大夫華犨諫曰: “宋之非楚敵也舊矣, 猶犪牛之于鼢鼠③也。使誠如王言, 楚之力, 猶足以十宋。宋一楚十, 十勝不足以直一敗。其可以國試乎?”弗聽。遂起兵,敗楚師于颎上④, 王益逞。華犨復諫曰: “臣聞小之勝大也, 幸其不吾虞⑤也。幸不可常, 勝不可恃, 兵不可玩, 敵不可侮;侮小人且不可, 況大國乎?今楚懼矣, 而王益盈! 大懼小盈, 祻⑥其至矣!”王怒, 華犨出奔齊。明年, 宋復伐楚, 楚人伐敗之, 遂滅宋。
——《郁離子·瞽瞆》
【注釋】
①宋王偃(yan):即宋康王,戰國時宋國國君,名偃。②狃(niu):習以為常。③犪牛: 同 “夔牛”, 古代傳說中一種高大的野牛。鼢(fen) 鼠: 野外小鼠。④熲上: 地名。⑤不吾虞: 不防備我。⑥祻 (gu): 禍。
【意譯】
宋王偃憎惡楚威王,喜歡議論楚國的短處,早晨上朝,必定詆毀楚國以作笑資,并且說:“楚國無能竟然到了這種地步!我將要得到楚國了嗎?”大臣們隨聲附和如同出自一人之口。當時從楚國到宋國去的人,一定要編造些楚國的短處才準許進入。宋國的官吏和百姓將這些假話傳到朝廷,習以為常地加以宣揚。于是,宋王偃就更認為楚國果真不及宋國,最初先隨意編造楚國短處的人,這時也開始困惑。接著宋王偃謀劃攻打楚國。大夫華犨進諫道:“宋國不是楚國的對手,這已成定論。宋之于楚猶如鼢鼠之于夔牛。即使真的如王所言,楚國沒有能耐,但足以抵得上十個宋國。宋國是一,楚國是十,宋國勝十次,也抵不過一次失敗。怎么能拿國家的命運來冒險呢?”宋王不聽,發兵攻楚,楚兵敗在颎上。宋王偃愈發驕橫。華犨又進諫說:“我聽說小國勝強國,是僥幸于強國沒有防備。但僥幸之事不會經常發生,勝利后不可掉以輕心,軍隊不能輕易動用,對敵人不可輕慢;欺侮普通人尚且不行,何況大國呢?現在楚國有所戒懼,而您卻更加驕傲,大國戒懼小國驕橫,災禍就要降臨到小國頭上。”宋王偃大怒,華犨逃亡到齊國。第二年宋國又攻打楚國,楚兵反擊打敗宋兵,最后滅掉宋國。
【解說】
因為厭惡別人而說些別人的短處未嘗不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說”要說得有節制,有分寸,切不可超過“度”。宋王上朝理政,必言楚國之短以作笑資,是惡習,是人格的變態。以詆毀別人來建筑自已的樂園固然十分痛快,但也可悲十分。不僅自己如此而且要求他人這樣,宋王的驕傲、愚蠢、霸道無以復加。靠詆毀別人而活著,那么他實際已經失去生存的支柱。詆毀畢竟是詆毀,長處可以說成短處,西瓜可以說成芝麻,但長處終究是長處,西瓜終究是西瓜,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是詆毀一旦習以為常,也就會將詆毀當成真實,把西瓜當成芝麻,就會生活在幻覺之中,而人一旦忘記了現實誤把幻覺當成現實,那么與精神病患者又有何異呢?而讓一個精神病患者去統治一個國家,這個國家還能有希望嗎?可惜宋王不懂這個道理,他在詆毀別人中編織了自己強大別人弱小的神話。——這樣,他怎么會不失敗呢?飄飄欲仙的宋王最終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
【相關名言】
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陳毅
一個人自稱自贊,——除了罕見的特例以外,更是會適得其反。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職責。
——英國 弗·培根
上一篇:《韓非·宋有富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韓非·射稽唱歌》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