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為義》注釋,意譯與解說
冶徒娛、縣子碩①問于子墨子曰:“為義孰為大務②?”子墨子曰:“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③者欣,然后墻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④成也。”
——《墨子·耕柱》
【注釋】
①冶徒娛、縣子碩:人名,墨子的兩個弟子。②大務:緊要的事。③欣:當為“睎”,望的意思。④義事:正義的事業(yè)。
【意譯】
冶徒娛、縣子碩問墨子:“干正義的事業(yè)什么是最要緊的事?”墨子回答說:“就像筑墻一樣,能筑的筑,能填的填,能測量的測量,這樣墻才能砌成。干正義的事業(yè)也如此,能辯論游說的就去辯論游說,能解經(jīng)說史的就去解經(jīng)說史,能處理事務的就去處理實際事務,這樣事業(yè)也就能有所成就了。”
【解說】
在人類社會中,要成就一項事業(yè)必須發(fā)揮各人的長處,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過,要真正明白這其中的原因,則可能還須更深一步地探究。天下之大,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歲月匆匆,這兩者無限與有限的矛盾,構成了社會分工、彼此合作的客觀基礎。不僅洪澇災害、野獸侵襲等自然界的危害,僅憑個人的力量無濟于事,而且,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要窮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也殊非易事。因此,人類團結合作、彼此分工、各有所專、各有所長,便成了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必要條件,同時,也形成了人們對社會分工的理論認識。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外一方面可能還在于:從人的內(nèi)在氣質(zhì)、興趣、愛好來觀察,事實上,人不僅因生命有限而宇宙無窮的客觀規(guī)律性必須進行社會分工,而且,人內(nèi)在固有的情感方式與性格愛好也決定了他對宇宙進行觀照、認識與實踐的應有的最佳角色。正如我們不能期望每個人都能成為體育明星一樣,作家、藝術家等等,也都往往有著自身最為適合的個人稟賦。在這篇寓言中,夯土的、填土的,以及拿標尺測量的,他們之間的分工也并不僅僅是因為筑墻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明顯地包含著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個人才能與自身愛好之類的主觀因素。從這兩個方面來理解,這篇寓言向我們形象地顯示的內(nèi)涵,就要比人們僅僅從客觀上入手的解釋全面得多,也深刻得多。
【相關名言】
社會的分工意味著社會的進步。
——德國·馬克思
上一篇:《墨翟·上帝殺龍》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列御寇·為盜之道》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