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子·鴆說》注釋,意譯與解說
鴆①與蛇相遇,鴆前而啄之,蛇謂曰:“世人皆毒子②矣。毒者, 惡名也。子所以有惡名者, 以食我也。子不食我則無毒, 不毒則惡名亡矣。”鴆笑曰: “汝豈不毒于世人哉?指我為毒, 是欺也。夫汝毒于世人者, 有心嚙人也。吾怨汝之嚙人, 所以食汝, 示刑也。世人審吾之能刑汝, 故畜吾以防汝; 又審汝之毒染吾毛羽肢體, 故用殺人。吾之毒, 汝之毒也。吾疾惡而蒙其名爾。然殺人者, 人也③;猶人持兵而殺人也。兵罪乎?人罪乎?則非吾之毒也,明矣。世人所以畜吾而不畜汝,又明矣。吾無心毒人, 而疾惡得名, 為人所用。吾所為, 能全身者也④。全身而甘惡名, 非惡名矣。汝以有心之毒, 盱睢⑤于草莽之間, 伺人以自快。今遇我, 天也。而欲詭辯茍免耶?”蛇不能答, 鴆食之。
——《無能子》
【注釋】
①鴆:一種鳥,其羽有毒,置放酒中,酒即能毒死人。②毒子: 以你為毒。③殺人者,人也:殺毒人的,是人類。④能全身:能夠保全自己的身子。⑤盱睢:張目仰視。
【意譯】
有一天,鴆和蛇相遇到一起,鴆伸嘴就要去啄蛇。蛇詭辯道:“且慢吃我!世上的人都認為您最毒,這是個多不光彩的惡名啊!您所以得到這樣的惡名,是因為吃我的緣故。您不吃我,就沒有毒;不毒,惡名就自然隨之消失了。”鴆笑道:“世上的人難道不也認為你毒嗎?你指責我毒,純屬欺騙。你毒害人們,在于存心咬人,我恨你咬人,所以吃你以示懲罰。人們完全清楚這一點,所以喂養我來防范你。又知道你的毒素滲透到我的羽毛和肌體中,所以也用來泡酒毒殺他人。這樣看來,我的毒歸根結底是你的毒。我因為疾惡如仇,而蒙受了惡名聲。然而,用鴆酒殺人的本是惡人,與我無關。好比惡人持刀殺人一樣,是刀有罪呢?還是罪人有罪呢?因此,我對人們無害是顯而易見的。世人養我而不養你就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我沒有心毒害人,而能為人除害,被人利用,即使蒙受了惡名聲仍然保全自身。能夠保全自身而心甘情愿地承擔惡名聲,其實并不是什么惡名。你懷著險惡的用心,伸出尖利的毒牙,轉動貪婪的眼睛,潛藏在草莽中間,伺機咬人,引以為快。今天遇到了我,這是天意。難道你還想詭辯、僥幸免死嗎?”蛇理屈詞窮,終于被鴆吃掉了。
【解說】
在真理面前,詭辯是永遠也立不住腳的,在這篇寓言中,初看起來,蛇的形象似有幾分高尚。它在自己行將死于敵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似乎不是自己的死,而是替對方著想,替對方的聲名著想。是啊,榮譽與聲名對于人們來說,是多么寶貴而重要啊。蛇在自己臨死的時候,還希望對方不要因為吃自己的緣故而蒙上不光彩的惡名,光是這種行為似乎就該贏得很好的贊譽與褒揚,但是鴆鳥僅報之以淡淡的一笑,并不領情,且義正辭嚴地將它這種交換手腕,以攻為守,妄圖混淆是非,蒙混過關的詭計當場戳穿。在這種斗爭中,鴆在某些方面又被另外的一些壞人利用了,給社會,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但這好比刀被惡人拿去行兇一樣,罪不在刀,只是被其利用了而已。要人們認清這一點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在人們認清這一點之前,鴆要么殺蛇而背上惡名,要么為保住名聲而放縱毒蛇,鴆選擇了前者,這便是嫉惡如仇,便是忍辱負重,便是俠道!是的,對于那些越是惡毒的東西,我們越是要警惕其花言巧語,謹防上當,且當除惡務盡,表現出痛打落水狗的徹底斗爭的精神, 一如鴆鳥那樣。
【相關名言】
拳頭打不倒真理。
——蘇聯·高爾基
上一篇:《無名氏·鬻書換器》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義慶·鸚鵡滅火》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