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乞食墦間》寓言賞析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 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 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問其與飲食者, 盡富貴也, 而未嘗有顯者來, 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p>
蚤起, 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 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幾希矣。
——《孟子·離婁下》
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干著卑鄙齷齪的勾當,卻偏要擺出堂而皇之的架勢,裝模作樣來欺騙他周圍的人。這則寓言刻畫的齊人,就是這么一個家伙。
家道中落而地位低下的齊人,有一妻一妾,日子當然不好過。但他每逢外出,卻“必饜(yan,吃飽)酒肉而后反(返)”,還說是達官貴人請他吃的。這件事引起了他妻子的懷疑,因為平時從來沒有看見顯貴者與她的丈夫來往。于是妻子決定“瞷(jian,探察)良人之所之”,結果發現都邑之中根本沒人理他。最后卻看見他在“東郭墦間”(城東的墳地。墦音fan,墓地)向祭祀的人不斷乞討殘羹剩飯,原來這就是他每次外出酒醉飯飽之道。妻子發覺他的秘密后,回到家里告訴妾。兩人氣得又哭又罵。正在此時,她們的丈夫卻從外面走回來,臉上一副驕傲自喜的神態。
我們可以將這則寓言和孟子講的另一件事聯系起來看。有個叫儲子的齊人告訴孟子:“齊王使人跟著你,看你的外表是否異于常人?!泵献踊卮鹫f:“連堯舜那樣的圣人,外表也和常人相同,我有什么兩樣呢?”孟子的意思是說,齊王的這種做法并不高明,一個人的外表并不能說明他的為人,應該“不索人于形骸之外,而索之于形骸之內”(孫奭疏)。孫奭的解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對一個人不能光看其外在的表現,而應看其內在的實質。這則寓言所講的齊人,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齊人的形象很具有代表性。它可以使人聯想到那些徒有其表,為追求名利而采取欺騙手段過日子的各類人物。明人孫仁孺就曾經將這則寓言改編成雜劇《東郭記》,劇中有一句說:“當今仕途中,那一個不做這花臉勾當乎?”“花臉勾當”指齊人的作為。孟子本已指出,齊人形象是那些求富貴利達而不擇手段者的形象,孫仁孺把齊人直接放到官場中描述,更突出了這個形象的諷刺意義。官場中的得志小人,往往夤夜乞憐, 白晝驕人,貪污受賄卻假裝清白,這和齊人的作為實質上完全是一回事。再擴大一些范圍看,例如滿肚子男盜女娼而裝作正人君子的人,沽名釣譽、淺陋無知而裝作滿腹經綸的人等等,無不和這位齊人一樣。這則寓言的意義就在于,它通過對齊人的刻畫,寄托了對追名逐利者的深刻諷刺。
齊人的妻子是寓言中的另一形象,她和妾都是被欺騙的人,但最終發現了騙人者的把戲。通過這一形象,我們也會想到。對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下流者,只要肯作些調查研究,是不難識破其廬山真面目的。
這則寓言寫得很生動,用非常簡練的筆墨繪出了齊人的丑態。例如,只“遍國中無與立談者”一句,就揭露出齊人所謂“與飲食者,盡富貴也”是十足的謊言。連站著和他隨便說幾句話的人都沒有,可見他是被人瞧不上眼的,微不足道的人。又如“施施(yiyi,洋洋自得的樣子)從外來,驕其妻妾”一句,活畫出齊人可悲可恥的嘴臉,更是絕妙的諷刺。正是由于這則寓言刻畫了生動的類型形象,而且故事本身又有一定的情節,富于戲劇色彩,所以才給后人提供了改編成戲劇的素材。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九柱戲》寓言賞析
下一篇:《人生的價值》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