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月亮的苦惱》寓言賞析
清白的月亮忙碌了一夜,心里苦惱死了:盡管它拚命把身上的光輝灑向大地,但總是暖不了人,就連凝結著的一滴露水珠兒都無法蒸干哩。
月亮精疲力盡地向西邊墜沉下去。突然它感到背后有股暖流沖來, 回頭一看, 啊, 太陽正從東山背后升起, 露出了紅彤彤的笑臉,熱騰騰地照得大地又亮又暖。
“伙計啊, 請你說說,”月亮懊惱極啦,“我實在弄不明白,我的光輝為什么始終暖不了人?”
“因為,”太陽認真地回答道,“你自己從來不發熱, 卻總是借用別人的光?!?p>
——陳必錚寓言(選自《中國現代寓言選》)
這篇寓言寫于1979年,正是文壇上爭相“借光”之時。一天夜里,我坐在窗口,月光流進窗來,使人感到一股寒意。這寒意觸發我思想:月亮盡管很美麗,可惜照不暖人, 因為它自己并不發熱,而只是向太陽借光。由此我很自然地聯想到社會上的“借光”現象,覺得它正如一面鏡子,照見了這些可厭的現象。以后在一個早晨,我又看見了月亮。那時月亮還沒有下去,太陽剛剛上來,一個青白,一個火紅,兩相對照,十分鮮明。這情景,形象地為寓言的“靈魂”提供了一件合適的“外衣”。《月亮的苦惱》就這樣從生活中撿來了。
創作總要有自己的發現。唯有自己的真知灼見,作品才有思想的力量、才有啟示人的魅力,才耐讀、有味。我寫這篇寓言,也愿意自己老老實實地創作,發出自己的光熱,哪怕是極微弱的。雖然我的創作條件遠不如別人,但我同樣有自己的生活。生活給予人是慷慨的,有志于創作就該到生活中去捕捉新事物,羞于雷同,恥于仿效,勇于抒發己見,敢于自放手眼,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夠真正成為反映新生活的一面鏡子。否則,還是難免重陷月亮的苦惱:盡管拚命把身上的光輝灑向大地,但總是暖不了人。
上一篇:《中國寓言·曹竹虛言》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望洋興嘆》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