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張系國·棋·王》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張系國,筆名有三等兵、域外人、白丁、醒石等。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4年生于四川省重慶市。1949年隨父母去臺灣。小時候,張系國喜歡讀章回小說,如《東周列國志》、《水滸傳》、《隋唐演義》、《七俠五義》、《小五義》、《薛仁貴征東》、《五虎平西》等。那時,他常到租書店抱回一大批書,悶在房間里看。他從小就是孤獨的孩子,因為身材胖,性情孤僻,他成了班上同學捉弄的對象。他覺得自己經常受到挫折,因此他寧可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只有面對書本,他才感覺自己像個人。1961年畢業于新竹中學,由于成績優異,被保送到臺灣大學電機系。在臺灣大學讀書時,他是薩特迷,薩特的小說《墻》、《理性的歲月》,劇本《蠅》、《無路可走》都是他很欣賞的。尤其是《蠅》,最后主角帶著他的罪惡(盤旋在頭上的蠅),傲然而孤獨地離去,縱然是痛苦,他認為那也是多么偉大的痛苦。19歲那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薩特的哲學思想》,這是摘譯自蒂桑所著的一本有關薩特書中有關哲學思想的部分。1966年去美國留學,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系,兩年半后,取得博士學位。現旅居美國,曾任華生研究員,曾任教于康奈爾大學及伊利諾大學,現任伊利諾理工學院電機系主任。張系國的文學生涯,發端于大學二年級。《皮牧師正傳》 (1963年)是他19歲時的作品。《亞當的肚臍眼》(現名《孔子之死》)是他大學三年級時的作品。出國后,張系國也有留學生的迷愜和失落的心境,此時的作品全收在《地》里。張系國小說藝術的頂峰應該是《游子魂》組曲,上冊《香蕉船》,下冊《不朽者》,共12篇小說,一反早期不重視技巧的缺失,他變成一個小說藝術家,12篇小說,具備十二種風格,一篇和一篇完全不一樣,但又不是為技巧而技巧,在技巧之外,懷抱著一個知識分子的悲憫胸懷。因為張系國是搞自然科學的,他對科幻小說的鼓吹,不遺余力,自己也寫科幻小說。著有:《皮牧師正傳》、《地》、《孔子之死》、《讓未來等一等吧》、《棋王》、《快活林》、《香蕉船》、《天城之旅》、《昨日之怒》、《黃河之水》、《星云組曲》、《五玉碟》、《不朽者》、《英雄有淚不輕彈》、《夜曲》等。
內容概要 從大學藝術系畢業的程凌在臺北是個很活躍的人物,學畫不成,改為經商,他雖然有個“總經理”的頭銜,實際上只是和幾個伙伴在南京東路開設一家廣告社。正是由于廣告上的業務關系,他認識了電視臺的張士嘉,張士嘉根據他出的主意,搞了個《神童世界》的欄目,并擔任該欄目的節目制作人。程凌給設計片頭。但偌大一個臺北,神童并不多,兩個星期都找不到一名,這個欄目辦得十分困難。無奈,這天好不容易經人介紹找來一個會下五子棋的神童,張士嘉約來程凌商量。程凌從電視臺出來,還要趕到永和去和事先約好的幾位朋友聚餐。席間,他和友人馮為民大談生意經。馮為民本來是學歷史的,一星期去一趟臺中教書,講授西洋通史,但同時也搞餐刀、餐叉、剪刀、小工具刀等鋼制用具的生意。他還有一個理論,無論做什么事情,靠四樣:天時、地利、人和、財通,缺一不可。做生意,做學問,都一樣。當然,學美術的程凌,除了搞廣告社之外,也炒股票。他們這家廣告社,是三個人合伙搞起來的,三個人一字并肩王,因為程凌年紀最大,才掛著“總經理”的招牌。除了電視公司,廣告社的業務都是周培的關系,周培是業務經理,外面都由他去聯系。炒股票也是周培的主意,上次就是周培弄來的情報,小撈一票,公司才沒有垮。但是周培又弄來情報,主張再大干一場。程凌反對,認為那是旁門左道。小董則持中立的立場,主張先把這個月的幾筆廣告生意做完再炒股票。張士嘉請來劉教授和神童下五子棋,程凌和弟弟也趕至觀看。劉教授曾經是棋王,但卻輸給了這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孩子不高,瘦弱矮小,三角眼,口耳眼鼻都小,頭部卻很大。尤其他電閃般的目光,似乎透出深邃的智慧。那目光異常明亮,也異常蒼老。程凌的弟弟和孩子猜拳,每次都輸,程凌提議換一種方法,猜拳誰輸算誰贏。結果,程凌和孩子猜十次,孩子輸十次。原來這孩子的本事是要贏就贏,要輸就輸。程凌回家時發現他家附近的木屋區正發生火災。程凌的弟弟送神童回家時,神童曾對他說,他家附近正有消防隊在救火。兄弟二人一碰頭,覺得這神童奇了,大概能未卜先知。程凌的弟弟找到一組隨機數亂七八糟的數目字,準備拿去讓神童猜,看他是否真能未卜先知。結果,所有的隨機數他全猜中了,一個不錯。證明他鐵能夠未卜先知。劉教授那天在電視臺見到《神童世界》節目主持人丁小姐,便開始向她進攻,請她去參觀他的電子工廠。原來這位青年才俊大學教授也在弄錢,大家都在弄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難能免俗。丁小姐強拉程凌陪她去。在車上,程凌和丁小姐都鼓動劉教授和神童在《神童世界》節目中亮相,兩人下象棋。而神童目前只會下五子棋,由程凌兄弟二人負責在一星期內教會他改下象棋。程凌為了試一下神童是否能未卜先知,讓弟弟叫神童預測一種股票的行情。根據神童苦思38分鐘后的預測,這種股票看漲,會漲一倍,程凌便遙控身在證券交易所的周培,囑他購進一萬股這種股票。但周培買到一半——五千股時,別的股票原封不動,就看這種股票一路往上竄,果然賺了。由于程凌的口很松,他將神童能預測未來的事泄露給了幾位好友,于是,張士嘉、周培、馮為民等人便與他共同商討此事。馮為民想問神童一些問題:人類的未來,世界的未來?當然,他也想知道外銷的行情、原料的未來價格。周培則主張辦一個大專聯考補習班,考前由神童猜題,包管百發百中,立刻可以發大財。程凌自覺理虧,他一再強調要保護神童,如果神童不愿預測未來,也不該勉強他,由他自己決定。最后,大家決定七個人:程凌兄弟、張士嘉、馮為民、周培、小董,加上神童本人,大家分頭想財路,賺到錢,七份均分。但要保密。第二天,神童突然失蹤了。張士嘉埋怨程凌,認為一定是程凌的朋友所為。程凌也責怪周培,以為是周培拐走了神童。恰在此時,他們購進的股票,又開始回跌。他們是拋,還是等它回漲,拿不定主意,而神童又不在,后來考慮還可以九萬多,并不吃虧,便拋出了。待程凌見到馮為民,方才知道,神童被馮為民帶到家中,去問什么人類的未來去了。待程凌去馮為民家中見到神童時,正要催他回家,那孩子突然叫了一聲,眼睛圓睜,臉上現出極恐怖的表情。程凌觸及孩子的目光,他陡然覺察到一個極大的變化。那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目光,遲鈍而呆滯,那不再是神童不可測的眼神。程凌立刻直覺地明白:神童已經不存在了。原來為了在電視上亮相和劉教授對弈,程凌兄弟按棋譜教神童,神童的棋路是根據對劉教授的棋路預測出來的;如今神童還能否在電視上亮相,大家拿不準主意。但凌程的弟弟認為,如果神童上周預測得不錯,劉教授一步不差地下棋,還是可以上電視的。結果,如期在電視公司進行神童和劉教授對奕的錄相。第一局,神童完全按一周前背下的棋譜走棋,不過十二分鐘就贏了。第二局,神童卻堅持不按棋譜下,強調“我自己會下”,結果全軍覆沒,輸掉了。第三局,神童自己采取主動,完全放棄背誦棋譜。他不愿依賴他對未來的預測,要自己下這盤棋,結果卻贏了。這一期的《神童世界》節目,總算圓滿應付過去了。張士嘉還代表電視公司送一筆獎金給小棋王,而他的《神童世界》再播幾次就要停播,從此也不必費勁去發掘神童,總經理要他籌劃一個新的綜藝節目。程凌從神童家中出來,在巷口正見到幾個孩子坐在一棵大榕樹下吹肥皂泡,那些肥皂泡升起,升起,而后隨風飄散。
作品鑒賞 作者自己說,他的《棋王》的背景是70年代初期,經濟起飛剛開始時的臺灣。《棋王》一開始,故事的線索就牽出了好幾條:電視臺的伙伴,張士嘉、丁玉梅等,是一條;老同學,馮為民等,是一條;廣告社的同人,周培、小董,是一條;弟弟又是一條。這幾條線都由主人公程凌牽出來,起初牽來繞去,似乎很亂,但是等到五子神童的主線拉出來之后,幾根輔線便各就各位,漸漸地扭成一股了。故事的主線,是神童之發現、考驗與變質。從神童顯靈到秘密泄露,再從神童失蹤到棋王決賽,故事線索愈扭愈緊,甚至到決賽之后仍不放松,整個故事生動而緊湊,從頭到尾節奏明快,加速進行,以達于篇末的高潮,頗富懸宕感,引人入勝,令人一開卷便無法釋手。作品中的神童,像童話中會下金蛋的雞,圍著他的眾人,均欲殺之以求卵而甘心。故事中登場人物的身分、教養和背景雖各有不同,但心態則一:等著金雞下蛋。馮為民把神童“幽禁”起來,請他放眼看歷史,預言人類的前途。最后神童恐怖地大叫一聲,特異功能頓失,這是全書的最高潮。正是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等著金雞下金蛋,使我們看到一個金錢萬能金錢掛帥的拜金主義世界。且看程凌那幫朋友:搞電視的張士嘉,畫裸女的高悅白,炒股票的周培,當然個個追逐金錢,連留洋回來的劉教授、學歷史而“為人師表”的馮為民,又哪一個不是為“錢”而活著呢?為了拜金,不惜投機取巧,甚或嘲弄他人的理想。這些人都是程凌的朋友,至少也是伙伴,他們的弱點程凌都很明白,可是程凌自己也是脆弱的,并無抗拒的力量。在半迎半拒的心情下,他被朋友牽著鼻子走,結果是電視也搞了,裸女也畫了,股票也炒了。程凌是個一味妥協的人物,他追女孩沒有魄力,搞節目不夠四海,炒股票缺乏狠勁,正經畫畫又沒有自信,不耐寂寞。程凌灰得不深,為善無志,作惡無膽,對人生的看法只像一只焦點對不準的鏡頭。在小人與君子之間,似乎還更近君子,所以他一方面可以喻于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喻于義。早年他也曾信仰過宗教和藝術,也曾和同學辦過雜志,肯定過文化的價值,但不久即安于“第二流”的自覺,放棄了。對于程凌,錢就是自由,而自由比歷史潮流更重要。可是為了賺錢,首先必須犧牲不少自由。錢所保障的那點自由,是用更多的自由換來的。五子神童一出現,程凌的價值觀念便受到新的震撼。對于他的朋友們,能夠未卜先知的神童是一株搖錢樹,可以用來號召觀眾,猜考題,測股票。馮為民提議向神童求解人類前途之類的大問題,立刻遭到否決。大家認為大問題太浪費時間,還是搖錢重要。人人都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身為機巧之鑰的神童,在接受重大考驗的關頭,竟然舍巧不用,而堅持用人謀。這種死里求生,自絕以自拯的勇氣,令程凌感愧。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神童說:“我不需要未卜先知,我自己會下。”下棋,是一個象征。世事如弈,成敗還靠自己。程凌回到自己的畫,他恢復了信心。《棋王》不愧是一部杰出的寓言。尤其是小說寫到神童忽然失蹤,待將他尋到時,他已經喪失了特異功能,于是搖錢樹倒,財奴四散。臺灣社會惟利是圖的現象,到此揭露無遺矣。
上一篇:《張笑天·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張賢亮·綠化樹》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