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張承志·北方的河》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見張承志《黑駿馬》條)
內容概要 主人公“他”是新疆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的漢語語音學論文寫得很漂亮。畢業典禮上,教語音學的秦老師還苦口婆心地勸他繼續搞語音學研究,可他認為論文得五分不能說明他就是搞語音學的料子。為了照顧他回北京,他被分到北京某計劃生育辦公室。對此,他不以為然。他有自己的打算。在新疆插隊時的好友顏林他爹是搞自然地理的。以前,去顏林家時,那瘦老頭總是對他暢談地理,而這些關于地理的故事在他心里扎根發芽了。一次,那老頭去新疆出差,來到學校看他,他問道:一個有4年本科漢語專業基礎、一門半外語、6年插隊新疆的歷史,具有一定熱情和干勁,身體條件良好的30歲老青年——究竟選擇什么職業最好?老頭干脆地答:地理。毫無疑問是地理。顏林他爹又向他介紹了一位搞人文地理的柳先生。他去圖書館借來一大堆地理書,埋頭啃起來。他決定報考人文地理研究生。離校回北京的途中,他打算再次考查一下黃河,以增加感性認識。在開往無定河與黃河匯合處,河底村的卡車上,他望著閃光的河水,眼前的一切使他憶起十幾年前他第一次來這里的情景。車上人群中有位北京來的女攝影記者,她是來拍黃河的。他們互相介紹了一下自己。車爬上山頂,那姑娘尖叫起來:“快看!黃河。”他渾身一震,忙轉過頭來。他看見在那巨大的峽谷之底,一條微微閃著白亮的浩浩蕩蕩的大河正從天邊蜿蜒而來。大河瀉在谷底,但又朦朧遼闊,威風凜凜地巡視著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這記憶他珍存了十幾年。他現在明白了:就是這個記憶鬼使神差地使他又來到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學的王國。他和她一起來到黃河邊上。她對著黃河不停地按動快門。他對她講著他第一次從這里游到黃河對岸的故事。他覺得這黃河像是自己的父親。他很小就失去了父親,父親拋棄了母親。他渴望有一位博大而慈愛的父親。她也講了自己的父親。12歲時,她父親被紅衛兵打死了,是她擦去了父親身上的血跡。這時,傍晚的黃河又燃燒起來了。赤銅色的浪頭緩緩地揚起。他感到了黃河的呼喚,他撲入了黃河的懷抱。他又一次感受到了黃河博大而溫暖的胸懷。她看見了一幅動人的畫面:一條落滿紅霞的喧囂大河正洶涌著棱角鮮明的大浪。在構圖的中央,一個半裸著的寬肩膀男人正張開雙臂朝著莽莽的巨川奔去。她迅速按下快門。他在水中搏擊,終于踏住了堅實的石岸。他再次感激黃河父親的保佑。在攝影記者的鼓動下,他又跟著她向黃河的源頭進發了。他們在湟水之濱的青楊林里發現了一件古彩陶的碎片。拼起彩陶,她拍張靜物。在回京的列車上,他和她并肩坐在冰涼的鐵踏板上談著。她談起曾愛過的那個北大荒豪爽的康拜因手。他也告訴她,他曾在喀爾齊斯河畔愛過海濤姑娘,自由而寬闊的額爾齊斯河重新塑造了他。回到北京后,她開始制作那些作品,他開始了高速運轉,專業課、基礎課齊頭并進。他在為進入考場轟炸那些考卷作著充分的準備。一天深夜,他正在埋頭苦讀時,忽然意識到自己回到家的這些日子并沒有注意到家人的存在。年老的母親是那么慈愛,長大了的弟弟已挑起家的擔子。他失眠了。他寫下一首新詩——“北方的河”的最初幾行。一天,她,攝影記者突然來到他家。告訴他,如果大學畢業生不服從分配,將取消大學生資格。他聽了也有些緊張,但隨后便自信地說:只要拿到準考證,就沒有問題了。不等報到期限到,他便拿著錄取通知書逃之夭夭了。她想,你可真自信呀。正談著,他的幾個朋友來了。他們在一起神侃起來。二寶說他要開個酒鋪。徐華北說,要開就開在作家協會大門口,取名文學酒鋪,給人們一個高談闊論的地方。她插不上話,但很感興趣。她想能得到這伙人的支撐多好。朋友們離去了,準考證的事使他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這天,他一大早就來到A委員會門口。他要報考的導師柳先生就在A委員會下屬的研究院供職。看門人把他堵在門外,告訴他,應屆畢業生一律在學校報名和領取準考證。他像是頭上挨了一記雷轟。他氣極敗壞中居然心生一計。他在公用電話亭里裝出一口青海腔給A委員會研究生辦打電話:研究生辦么?我是新疆大學。有位考生的報名表寄丟了,現在讓他本人去北京與你們聯系,請接洽。對方居然信了,讓他帶上介紹信來說明原因。他馬上給秦老師打電報,請她速把有關材料寄來。當晚,一個剛從新疆飛來的陌生人便把他要的材料送來了。他喜出望外。女記者的作品沒有被采用,她心情沉重地來找他,沒見到他卻碰見了徐華北。她向徐華北談起了她的作品遭到的冷遇。徐華北看了她的作品,大加贊賞,決定幫她發表那些作品,并要給作品寫評論。她深受鼓舞。他把介紹信和有關材料送到研究生辦公室,結果卻是:太遲了,明年再考吧。他急了,就去找徐華北想辦法,據說華北的姑夫是A委員會的一位領導。來到華北家,徐華北正在給她的作品寫評論,屋里到處都掛著那些他熟悉的作品。他很酸楚。交談中,徐華北激動地、具有挑戰意味地宣布:我愛上她了。他心情沉重回家了,發現母親病得很厲害。他在醫院里陪護母親4晝夜。第5天弟弟來替他。他一出醫院大門,她來了。他和她一起騎車去永定河。路上,她告訴他,作品發表了,徐華北的評論寫得很精彩。一想到華北,他的心緒又壞了。她說,徐華北已向她求愛了,她心里很矛盾。他的心緒壞透了。他想,她應該有個避風港,徐華北很合適。面對永定河,北方的大河的性格給了他信心。他找到A委員會的曹書記,談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困難。書記珍視他的熱情,問題解決了。他興奮極了,開始了沖向考場的最后一搏。考試的前一夜,他夢見了向往已久的黑龍江,他喊著,黑龍江,我來了,我在黃河找到了自己的父親,在湟水找到了自己的血脈,現在我看你來啦。我感激你,北方的河。
作品鑒賞 《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繼《黑駿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獲1984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創作獎。《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觀抒情的小說,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態小說”。“心態小說”是“五四”時期新小說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當代的“心態小說”更注入了西方現代派“意識流”的優秀部分。《北方的河》幾乎沒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識流向構成情節的。作品首先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浩大的空間——黃土高原,黃河和永定河的匯合處。黃河是“北方的河”的偉大象征和代表,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北方的河”是我們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象征物。10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黃河,黃河給了“我”父親般的尊嚴和慈愛,得到過它偉大力量的賜予。當 “我”再次撲入那被“晚霞燒紅了的赤銅水般的黃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黃河父親的博大和寬廣。也暗示著“我”在遼闊的、奔流不息的黃河尋到了 “我”的根。
作品還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他有過苦悶的迷惘,有過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頓悟。作品中,他已經以奮斗者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他要不顧一切地向生活挑戰,向新的人生目標沖刺。“我”代表了一代人,“我”的苦悶、追求、奮斗、拚搏,也是一代人的苦悶、追求和奮斗。向我們展示了一代人昂揚進取、自強不息的風貌,表現了多層次的昂奮激情和深刻執著的人生思考。
作品采用主觀抒情的筆法,結構上采用“意識流”式的時空交錯的方式。作品開場的時間是現在,“現在”在跳躍地發展,“過去”不時地以現在時態回閃。人物經歷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動都好似一組組分鏡頭被匠心獨運的作者剪輯得貼切得當。蒙太奇手法交叉運用,使讀者必須緊緊抓住人物的行蹤——外在的、內在的,當讀者把握了作品的節奏,跟上 “他”的意識流動,便會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變成了“我”,“我”變成了“他”,思維的跳動、記憶的回閃絲毫沒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條無形的線穿綴成一幅絢麗的畫冊。
作品整篇采用象征的手法,作品中的“他”和“她”象征著一代人,黃水邊的彩陶象征著歷史,殘缺的彩陶又象征著生活,黃河又象征著我們民族。作者差不多通篇運用象征的手法,使作品有一種灰泓的氣勢美。
作品中的兩個男女主人公只用第三人稱,作者也是很用心的。作者曾說:“我原想寫一篇客觀冷靜的小說,然而《北方的河》卻寫成了一篇主觀抒情的非小說。我說它是 ‘非小說’,是因為我知道,也可能去塑造好里面的人物,把握好持論的公平……把它寫成一篇地道的中篇小說的。但是寫作時我忘了這些,只想一訴為快,只想與我陌生的朋友傾訴一空。”所以采用第三人稱,作者可以自如伸展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可以毫不受限制、毫不拘謹地揮灑優美而充滿激情的大筆。另一方面,“他”和“她”是一代人的象征,作者使用第三人稱,就給讀者提供了一個融進時代找到自己的契機。
語言優美、流利,通篇就是一首抒情詩,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雄渾、壯闊、絢麗的“北方的河”。
上一篇:《張志民·祖國,我對你說》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張承志·黑駿馬》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