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名作《張志民·祖國,我對你說》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張志民,當(dāng)代著名詩人,北京市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1926年生,河北省宛平縣(現(xiàn)屬北京市)人。12歲讀完小學(xué),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解放前,在部隊做政治工作。1946年開始寫散文和詩歌,1947年在《晉察冀日報》上發(fā)表反映土地改革運動的著名長篇敘事詩《王九訴苦》和《死不著》等。1949年出版敘事詩集《死不著》,深厚強烈的階級感情,樸素新穎的藝術(shù)形式,受到廣大讀者熱烈歡迎和文藝界的好評。同年出版了反映農(nóng)民和士兵生活與斗爭的短篇集《婚事》。1950年后發(fā)表了短篇集《一簍油》、《有我無敵》,長篇敘事詩《將軍和他的戰(zhàn)馬》。抗美援朝中,他奔赴朝鮮前線,和志愿軍生活、戰(zhàn)斗在一起,寫出了戰(zhàn)地通訊集《祖國,你的兒子在前線》,1953年發(fā)表長詩《金玉記》。1955年參加農(nóng)村合作化運動,寫有歌頌農(nóng)村新面貌的散文集《梅河散記》和詩歌集《家鄉(xiāng)的春天》等。1956年深入海防前線生活,發(fā)表反映敵我斗爭的中篇小說《飛云港》。1958年寫了詩集《社里的人物》、《公社一家人》、《禮花集》、《村風(fēng)》等。1963年出版了反映西北邊疆生活的詩集《西行剪影》,1965年發(fā)表歌頌祖國南海人民斗爭生活的《紅旗頌》。粉碎“四人幫”后,出版了詩歌選集《死不著》。張志民是一位有風(fēng)格、有成就、有影響的優(yōu)秀詩人,作品深刻,充滿激情,具有民歌特色,同時又很注意汲取古典詩詞的長處和精華,為在民歌和古典詩詞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民族化、大眾化的新詩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績。
內(nèi)容概要
如果要說 “書生” 氣
由鄧拓同志詩句 “文章滿紙書生累”想到……
為了一輩子報,/你最懂得生命的價值/——時間的意義,/人們都已經(jīng)睡了/你還在那里/寫呀!寫呀! /支配著你生命的/——“三分之一”,/你把每一個細胞/都使用到最大的/——功率。蜜蜂,該是你/——最好的比喻! /少有的淵博呀! /你采集百花之精,制成自己知識的/——蜂房,/少見的辛勤呀! /萬物都已經(jīng)休息了,/你還在那里/——釀蜜! 通宵達旦,/手不釋筆,/染成那滿頭花發(fā),/該是多少/——燈光燭影,/寫成那百篇《夜話》,/你送走了多少個/——古城的黃昏,/又迎來多少個/——燕山的晨曦。鄧拓同志呵! /如果說什么/——“書生”氣! /就是你太天真了! /竟沒想到——/愚民是人家的需要,/知識是人家的/——大敵! /在你伏案就筆的當(dāng)兒/人家早已經(jīng)十面埋伏/——等殺機……
珍妃井
北京清故宮東路,有個很小的井口。擁護光緒皇帝變法的珍妃,就是在這里,被慈禧太后差人推入井內(nèi)的。
那個不大的/——小井臺/比起高大的金鑾殿,/——要低矮得多! /但游人們/穿過三宮六院,/繞過亭臺樓閣,/偏要從那/高墻峻宇的/縫隙間——/去尋找那個/十分隱密的/——角落! 莫非是——/為著見識一下,/那拉氏的/——狠毒?/也許是——/為著哀嘆一聲,/珍姑娘的/——命薄! 不,不! /那個幽暗的洞口,/它告訴你/紫禁城的/——另一番世界! /只有從這個角度,/你才能看到/一個立體的皇宮,/一面是——/紅墻、碧瓦/——樓臺、殿閣,/一面是——/陰險、毒辣/——黑暗、齷齪……
給一條公路寫志
北京郊區(qū)有條公路,文化大革命期間,有種奇特的繁忙。
一條普通的/——郊區(qū)公路,/沒有什么/特殊的風(fēng)光! /也許因為/它太普通了吧! /游覽車,/不從這里過路,/運輸隊,/不在這里來往。多年的冷落,/慢待了——/兩側(cè)的白楊,/但在一夜之間/這里忽然變得/格外的繁忙! /摩托車——/星夜飛奔,/小轎車——/結(jié)隊成行,/它們開往什么去處?/還是不告訴你吧! /那是個——/隱密的地方。看!過去了! /有革命的/老兵、老將,/看!過去了! /有國家的/局長、部長! /但灑向路邊的/沒有他們的/半聲言笑! /只留下一串串/金屬碰擊的/——聲響! 過去了! /有的人——/從過去到回來,/經(jīng)過了/十年的時光,/過去了! /有的人——/只見到他們/——過去,/沒見到他們/——回往! 歲月過去了! /幼林——/已經(jīng)長成大樹,/繁忙過去了! /公路——/依舊是那么平常,/如果要問:/還有什么大事,/該寫入——/這條“路志”?/那便是: /“四人幫”——/從這里“收場”……
釣魚臺外記
北京釣魚臺,原為乾隆皇帝行宮,解放后建為國賓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是“四人幫”一伙經(jīng)常出入的要地之一。
雖不見/燕舞鶯歌乾隆帝,/仍有那/宮墻環(huán)翠回廊曲,/古的翻新,/洋的新起,/雖不是——/任人游覽的公園,/卻不愧為/北國江南/——風(fēng)景區(qū)。那時間/外賓接待常無幾,/要問誰人/——常出入?/“老姐姐”帶著/——“小兄弟”。/想必是/“日夜操勞”/——心發(fā)膩,/抽個空兒來休息。/“鎮(zhèn)海樓”上/——能賞景,/湖邊好釣魚!哪里,哪里,/一聽這猜測,/分明就是不知底。/人家不是/來這兒游園,/是來這兒/——“排戲”,/你沒見那/文生、武旦全到齊,/你沒見那/刀槍劍戟凌空起,/為著演一出/—— “奪江山”,/眾嘍羅/個個都拿出了/——吃奶力。噫嘻,噫嘻! /可嘆老天/——不成趣! /“野臺子”偏逢/——傾盆雨,/鑼開得快,/場收得急! /剛打過一陣/——“急急風(fēng)”,/“大將”沒出/就煞了戲,/實指望,/登殿上朝接玉璽,/哪料想,/眼前擺的是/——被告席……
作品鑒賞 這是一本獲新時期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集獎的作品,大體上可以說是一本政治抒情詩集,書名也正有這樣的含義。張志民同志的政治抒情詩寫得有血有肉,蘊涵真實的政治激情,在這里找不到空洞和概念化的東西。問題并不在于能不能寫政治抒情詩,而在于什么樣的人可以寫好政治抒情詩,以及怎樣去欣賞和闡釋政治抒情詩。中外文學(xué)史上杜甫、李商隱、海涅、普希金等都寫過一些優(yōu)秀政治抒情詩,毛澤東詩詞里也好像有幾首可以說是政治抒情詩。不是說政治家才可以寫政治抒情詩,也不是說凡政治家寫的詩都是政治抒情詩。政治抒情詩的根本特征是抒寫政治情懷。張志民同志本是一位詩人,但他于十年浩劫中因“莫須有”的罪名獲牢獄之災(zāi),這樣他對政治的體會就比過去深刻些了。寫于1979年國慶之前的詩《祖國,我對你說……》,為一首建國30周年的獻詩。在這里,作者說他不是在吟詩,而是在啼血;他不要寫一首頌詩,而要傾吐一片忠言。的確,這不是一首尋常的政治抒情詩,在這里作者特別留意人民的評說。在這詩里,詩人抒訴說歷史費解,風(fēng)云難測,尤其是以戰(zhàn)士的良心,抒訴了對于國家所面臨政治任務(wù)的理解。這首長詩境界開闊,思緒奔涌,真實有力,是真有勇氣和見識的。詩集里一些悼念性、紀念性的詩,也都有很鮮明的政治色彩,這也是當(dāng)時的時代需要。詩人稱軍隊總參謀長羅瑞卿為“我們的寶劍”,并質(zhì)問:是誰奪去了我們的將軍?讀《天安門詩抄》,詩人看見的是詩魂與血滴。詩人稱彭德懷為真正的戰(zhàn)士,真正的雄鷹,并提出這樣深刻的問題:“像你這樣的人,/為什么會無聲地/——死掉?”詩人歌頌李大釗、劉少奇、張志新、趙樹理,也都聯(lián)系著政治斗爭來抒情,并從而提出尖銳的政治課題。對于政治抒情詩來說,張志民寫得比別人更深刻、更尖銳、更有勇氣,也更有水平。但是,這絕不是說,張志民的詩以思想取勝,藝術(shù)上就談不上了。張志民的詩有著質(zhì)樸的平淡的風(fēng)格,然而他的質(zhì)樸平淡來源于他長久的思考、提煉和構(gòu)思。這就是說,政治抒情詩也要考慮藝術(shù)構(gòu)思,以及題材的重大、典型性與開掘的深度。《珍妃井》所吟珍妃被慈禧差人推入井內(nèi)的事實,在當(dāng)時自然有現(xiàn)實的意義,因為“四人幫”對于人民的迫害使人想起好些歷史往事。然而這首詩并不局限于此。這詩從這口井的所在地寫起:它在高墻峻宇的縫隙間,在清故宮一個十分隱秘的角落,從而暗示慈禧罪惡的卑鄙與隱蔽性,也暗示人民是不會忘記歷史的。中間有一段鋪墊,指明人們之所以不忘尋找這個小小的井口,不只是要見識狠毒或哀嘆命薄。在詩的高潮一段,詩人十分自然同時又十分深刻地提醒人們:這是紫禁城的“另一番世界”,并說只有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才能夠看到一個“立體的皇宮”。這樣的詩是很難得的好詩,它自然不是鬧著玩玩的旅游詩,也不是通常的政治抒情詩,它不是那種讀過之后就再也記不起來的詩。在這里,不僅有政治情懷,還有歷史深度和哲理意蘊,它可以提高讀者的政治覺悟,而這種政治覺悟又是通常的書里難以真正領(lǐng)悟到的。總之,張志民政治抒情詩的視角是廣闊的,其中既有詠史的,也有吟時事的,詩人雖然說是“京居雜詠”,實際上詩的鋒芒所向,是吟詠皇宮諸景,毛家灣等熱門政治話題,以及對于受迫害者的抱不平。與政治抒情詩相適應(yīng),詩在藝術(shù)上力求通俗與明白,而不是晦澀、難懂,更不是回避重要問題。詩人所吟詠的題目,都是人民所關(guān)心的,都是人民心里所想的,因此讀起來容易溝通,同時在思想上受到啟迪,提高了讀詩水準,也提高了政治水平。
上一篇:《張弦·掙不斷的紅絲線》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張承志·北方的河》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