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名作《北島·北島詩選》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北島,著名詩人,原名趙振開。1949年出生,北京市人。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市四中。1969年,去某建筑公司做建筑工人。11年后,1981年調(diào)入報刊編輯部工作。主要作品有詩集《太陽城札記》、《北島顧城詩選》等。
內(nèi)容概要
日子
用抽屜鎖住自己的秘密/在喜歡的書上留下批語/信投進郵箱,默默地站一會兒/風(fēng)中打量著行人,毫無顧忌/留意著霓虹燈閃爍的櫥窗/電話間里投進一枚硬幣/向橋下釣魚的老頭要支香煙/河上的輪船拉響了空曠的汽笛/在劇場門口幽暗的穿衣鏡前/透過煙霧凝視著自己/當(dāng)窗簾隔絕了星海的喧囂/燈下翻開褪色的照片和字跡
太陽城札記
生命
太陽也上升了
愛情
恬靜。雁群飛過/荒蕪的處女地/老樹倒下了,嘎然一聲/空中飄落著咸澀的雨
自由
飄/撕碎的紙屑
孩子
容納整個海洋的畫圖/疊成了一只白鶴
姑娘
顫動的虹/采集飛鳥的花翎
青春
紅波浪/浸透孤獨的槳
藝術(shù)
億萬個輝煌的太陽/顯現(xiàn)在打碎的鏡子上
人民
月亮被撕成閃光的麥粒/播在誠實的天空和土地
勞動
手,圍攏地球
命運
孩子隨意敲打著欄桿/欄桿隨意敲打著夜晚
信仰
羊群溢出綠色的洼地/牧童吹起單調(diào)的短笛
和平
在帝王死去的地方/那支老槍抽枝、發(fā)芽/成了殘廢者的拐杖
祖國
她被鑄在青銅的盾牌上/靠著博物館發(fā)黑的板墻
生活
網(wǎng)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fā)現(xiàn)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被判決了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zhàn)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yīng)。/如果海洋注定是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新的轉(zhuǎn)機和閃閃的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走吧
走吧,/落葉吹進深谷,歌聲卻沒有歸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從河床上溢出。走吧,/眼睛望著同一塊天空,/心敲擊著暮色的鼓。走吧,/我們沒有失去記憶,/我們?nèi)ふ疑暮W甙桑?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云/一切都是沒有結(jié)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一切困難都沒有淚痕/一切語言都是重復(fù)/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愛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夢中/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一切爆發(fā)都有片刻的寧靜/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更孤寂的世界里一串鑰匙/在寂靜的小巷歌唱/別回過頭去/別看沉入夜霧的窗戶/窗簾后面,夢/在波浪般的頭發(fā)中/喧響
你說
我用暗號敲門/你說:請進吧,春天/我遲緩地摘下帽子/鬢角沾滿了霜雪 當(dāng)我把你抱起/你說:別慌,傻瓜/一只驚恐的小鹿/正在你的瞳孔中奔跑 過生日那天/你說:不,別送禮物/而我的仙后星座/早在你頭頂上閃爍 在十字路口/你說:別分開,永遠/一道道雪亮的車燈/從我們中間穿過
作品鑒賞 北島的詩集《北島詩選》曾獲1988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三屆優(yōu)秀詩集獎。北島在詩創(chuàng)作中對于詩的形式和表現(xiàn)方法作了一些嘗試,關(guān)于這個問題,他在為《上海文學(xué)》“百家詩會”寫的一段《談詩》的文字中有所說明:“詩歌面臨著形式的危機,許多陳舊的表現(xiàn)手段已經(jīng)遠不夠用了,隱喻、象征、通感,改變視角和透視關(guān)系,打破時空秩序等手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前景。我試圖把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引入自己的詩中,造成意象的撞擊和迅速轉(zhuǎn)換,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來填補大幅度跳躍留下的空白。另外,我還十分注重詩歌的容納量、潛意識和瞬間感受的捕捉。”這些話大致說出了他當(dāng)時在詩歌藝術(shù)方面的追求。在這方面,他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他的詩常以意象拼貼為主要手法。據(jù)他說他在寫作時先寫下任何涌現(xiàn)在腦海中的詩行,而后將它們大刪大拾,再剪裁拼貼成一首詩。所以他的詩有雕塑的凝聚,時間是在藝術(shù)的空間中運行的。他的詩里的意象體現(xiàn)了龐德所說:意象是感情和理智在瞬間結(jié)合成的復(fù)合體。他的詩不是流體,而是作者內(nèi)心的巖層,由各種意象積成的地層。這地層中的意象化石在得到適度的安排時,給人的思考創(chuàng)造了盤旋的空間,但有時過密,過于擁擠;而意象的過度密集沒有能增加藝術(shù)空間,僅起阻塞空間的后果。北島的詩離開了直敘衷腸的浪漫主義,獲得非個性的冷調(diào)。《日子》這首詩的寫法,就大致上是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意象在這里圍繞著“日子”這個標題迅速轉(zhuǎn)換,不同的鏡頭又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生存狀態(tài),看來作者想說這樣的日子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意義。但是,開頭和結(jié)句告訴讀者,這種日子有自己的秘密,而且有自己的過去。《太陽城札記》都是一些短詩、小詩,其中像《愛情》這樣的詩,也是一組鏡頭,詩中的景物是描寫,也是隱喻,然而整首詩不晦澀,清新可讀。既寫出了愛情的恬靜氣氛,也暗示了咸澀的感覺;荒蕪的處女地渴望愛情,老樹倒下也許象征過時的規(guī)矩的被拋棄。《藝術(shù)》的意思似乎是想說:在藝術(shù)這塊領(lǐng)域,統(tǒng)一的太陽已被打碎,藝術(shù)的統(tǒng)一性不復(fù)存在,而這,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生活》一首曾經(jīng)引起爭議。一位老詩人曾經(jīng)批評這首詩,他說問題不在于是否可以說生活是網(wǎng),而在于要說明生活為什么是網(wǎng),生活怎樣成為網(wǎng)的。正好這位老詩人過去也寫過“生活是網(wǎng)”這樣的意思,我們不妨舉出來請讀者加以比較。這位老詩人在1940年寫的一首長詩里這樣寫道:“今天以前,我看這世界/隨時都好像要翻過來/什么都好像要突然沒有了似的/一個日子帶給我一次悸動/生活是一張空虛的網(wǎng)/張開著要把我捕捉”。或許可以這樣說:北島的詩重意象,而這位老詩人的詩重“怎樣”;北島詩的含義由讀者讀出來,而這位老詩人的詩的含義,詩人則要作更多的界定。《回答》一首是北島流傳很廣的詩,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其實是有毛病的,甚至可以說詩味不多,有些類如格言。臺灣一位著名詩人曾經(jīng)指出過這一點,他說這不是北島最好的詩,很奇怪為什么如此流行。這詩對“文化大革命”中某些社會現(xiàn)象提出了尖銳批評,引起不少人共鳴;但是,如果根據(jù)這些消極現(xiàn)象就不再信任什么了,恐怕也不足為訓(xùn)。《一切》也顯得有些消極,“一切都是命運”,只有在表白生存的無奈狀況時才是可以理解的;否則,如果把這句話拿來宣傳宿命論,或者說如果詩人在宿命論的含義上寫出這行詩,那就未免消極了。正因為這樣,北島的詩友舒婷寫了《這也是一切》來作回答:“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說的那樣!”“希望,而且為它斗爭,/請把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上一篇:《劉錦云·狗兒爺涅槃》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盧新華·傷痕》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