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是一個超凡入圣的神話英雄,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藝術典型。他不僅在我國古典文學的藝術畫廊里大放異彩,在世界文學的藝術畫廊里也獨樹一幟,光芒四射。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是《西游記》的主人公。《西游記》這部小說,與其說是唐僧的取經史,不如說是孫悟空的英雄傳奇。小說對孫悟空行狀的描寫可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從他的出生到大鬧天宮,最后因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而被壓到五行山下;后一階段是五百年后從五行山下出來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直到取經完成,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兩個階段,事跡不同,行為的內涵不同,但都是表現孫悟空的英雄壯舉和英雄性格。
孫悟空沒有父母,是從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的一塊仙石中生產出來的。生來聰明伶俐,機智勇敢。發現山下的水簾洞,眾猴子擁戴他做了美猴王。之后,出外尋師得道,學得了筋斗云和七十二般變化等神奇的本領,為爾后創造種種驚天動地造化的英雄業跡具備了必要的條件。得道歸來,初試鋒芒,一下子就打殺了侵占花果山的混世魔王,給群猴解除了被奴役的痛苦。并且安營扎寨,準備武器,教眾小猴操練武藝,以防外敵興師侵犯。這種自衛行動,顯然是帶有正義性的。后來為借兵器而大鬧龍宮,為銷掉冥司死籍而大鬧陰曹地府,則打亂了龍宮和冥府的統治秩序,具有明顯的叛逆性。最能表現孫悟空的叛逆精神的是大鬧天宮。這一驚天地動鬼神的壯舉,已足以使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流傳百世,光照千古。
大鬧天宮的起因,是由于玉皇大帝對孫悟空的處置失當。玉皇大帝在看了龍王和閻王的表文后,立即就要采用強硬手段, “遣將拴拿”。老謀深算的太白金星則建議用軟的一手: “降旨招安”。玉帝采納了這個建議,派太白金星降臨花果山去實行“招安”。孫悟空正想到天上去,一聽說上天來人“招安”,就高高興興地跟去了。可是,玉帝僅僅給了他一個不入流的官兒,叫做“弼馬溫”。悟空初時不知,盡職盡力,待了解到這個官兒“最低最小”以后,不禁心頭火起,認為這是玉帝不會“用賢”,“藐視老孫”,于是就打出南天門,返回花果山。一回到山上,就自封為“齊天大圣”。這一來,就更激怒了玉皇大帝。這位天上的最高統治者,立即調遣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領天兵天將前去鎮壓。失敗后,這才又采用太白金星的奸計,對孫悟空實行第二次“招安”;請他再次上天,給他一個有官無祿的“齊天大圣”空銜,還“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企圖用籠絡的辦法誘使孫悟空就范,接受天宮的統治秩序,當一個安分守己的臣民。
孫悟空接受“齊天大圣”的空銜之后,逍遙自在,東游西蕩,與眾天神”交友結義”,稱兄道弟。許旌陽真人對此又看不順眼,啟奏玉帝:“恐后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玉帝準奏,讓悟空權管蟠桃園。這一管不打緊,倒真的生出“事端”來了。悟空每日揀那熟透的桃子吃,真是自在受用,其樂無窮。趕到王母娘娘要在瑤池開“蟠桃盛會”,派仙女去摘蟠桃時,樹上已經花果稀疏,只剩下一些青桃或半紅半白的桃子了。不僅如此,他還用定身法定住眾仙女,用瞌睡蟲送瑤池造酒的一些人進入夢鄉,偷吃了仙品、仙酒以及太上老君的仙丹,并且拿了一些仙酒回到花果山給眾猴做“仙酒會”,把一個好端端的“蟠桃盛會”攪了個亂七八糟。玉帝聞訊大怒,再次采取強硬的鎮壓手段,派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領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等十萬天兵天將,布下天羅地網,將花果山團團圍住。一場大戰激烈展開。神通廣大的孫大圣,一條金箍棒所向披靡,先后戰敗了九曜惡星、哪吒太子和五個天王。玉帝無奈,派人到灌江口請來了二郎神。二郎與悟空賭變化,最后靠老君暗中投下的金鋼琢和二郎的細犬,方將悟空捉住。但刀砍斧剁火燒雷打均不能傷他分毫,只好放到老君的八卦爐中去煉。可是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反而把他煉成銅筋鐵骨、火眼金睛。一開爐,悟空蹦出,又大鬧一通,把一些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玉帝只好又請如來佛救駕,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這一場震天撼地的大鬧天宮的壯舉,充分地表現了孫悟空大無畏的英雄氣氣概,敢于藐視一切貌似尊嚴的天宮統治者,并與之作生死搏斗的大膽反抗精神,同時也揭穿了玉皇大帝的昏庸,暴露了天宮神將的無能,剝掉了他們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孫悟空用金箍棒打出了一條出路,打開了一個缺口,使人們看到統治者的神圣宮殿并不那么神圣,貌似威嚴強大的統治勢力是可以被戰勝的。在封建社會里,這無疑是會起到鼓舞被壓迫者的斗志,激發勞動人民向封建勢力奮起抗爭的良好作用的。
有些評論《西游記》的文章,把孫悟空大鬧天宮和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聯系起來分析,這是有道理的。沒有現實生活中的農民起義,沒有封建統治階級對待農民起義所施展的鎮壓與招安兩種手段,是不可創作出大鬧天宮這個完整的神話故事的。但是,神話畢竟是神話,要說大鬧天宮有現實生活的影子、有對現社會的影射是可以的,要說大鬧天宮就是農民起義,把二者簡單地劃上等號,那就未免牽強附會,陷于庸俗社會學的謬誤。就基本的精神實質看來,大鬧天宮這一壯舉,同大鬧龍宮、大鬧陰曹地府一樣,都表現了孫悟空征服自然的魄力,表現了他向往自由、追求長生的愿望,表現了他期望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的要求。一旦有什么惡勢力阻礙這些愿望和要求的實現,那就不管他是天王老子地王爺,統統與之進行堅決的斗爭,這就是孫悟空叛逆精神的合理內核。
五百年后,孫悟空從山下出來保唐僧去西天取經,這就進入了他生平經歷的第二個歷程。這是一個極其艱難而又漫長的歷程。這時期的孫悟空,是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英雄人物的姿態出現的。如果說,前一階段主要是表現他上天入地的反抗精神,那么,這后一階段則主要是表現他與各種困難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
去西天的道路有十萬八千里,經歷的時間有十三年。一路上,經過了不少國家,如西番哈咇國、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比丘國、滅法國等,最后到達取經的目的地——天竺國。一路上,遇到無數的妖魔精怪,著名的有黑風山黑風洞的熊羆怪,黃風嶺的黃風怪,白虎嶺的白骨精,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老怪,平頂山蓮花洞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金山金
洞的兕大王,烏雞國的青毛獅子精,號山枯松澗的紅孩兒妖精,翠云山、積雷山的牛魔王和鐵扇公主,亂石山碧波潭的九頭駙馬,小雷音寺的黃眉怪,麒麟山獬豸洞的賽太歲,盤絲洞的蜘蛛精,獅駝嶺獅駝洞的青獅、白
、大鵬金翅雕三精,比丘國的鹿精、狐貍精,陷空山無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豹頭山虎口洞的黃獅精,青龍山玄英洞的犀牛怪等等。這眾多的妖怪,大都是惡的化身。他們在叢山峻嶺中,盤踞一方,胡作非為,欺壓善良,殘害人民,并且有一個共同的欲望,就是吃唐僧肉。這就形成為取經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和阻力。而威震寰宇、氣吞八荒的神話英雄孫悟空,一路上奮起千釣大棒,斬妖除怪,鋤暴安良,以其超凡入圣的大智大勇大神通大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沖破了一重又一重阻力。終于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保唐僧到達西方的極樂世界,完成了唐太宗交付的取經使命。
孫悟空對宗教并不那么篤信。像佛教有一條規定叫“不殺生”,孫悟空一路上斬妖降怪,不知殺了多少壞蛋(包括佛、道教中的不良分子),即使為此而受到唐僧“念緊箍咒”之苦也決不悔改。因此,我們很難把孫悟空的形象與“佛教徒”三個字聯系起來。至于那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則大都是面目猙獰,胡作非為,殘害生靈的惡魔。其中有不少妖怪還是與神佛有瓜葛的,像波月洞的黃袍老怪就是天上的奎星,平頂山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就是太上老君的看爐童子,小雷音寺的假如來就是彌勒佛司磬的黃眉童,比丘國的國丈就是壽星的白鹿,陷空山的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托塔李天王的義女,等等。他們也都是兇狠殘暴危害人民的角色。最駭人聽聞的是比丘國的國丈竟然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作藥引,為國王配藥治病。這些妖魔全都是壓迫他人,自己并未受什么壓迫。小說中的孫悟空站在受害者的一方,與迫害者一方進行堅決斗爭,因而是完全正義的,其斗爭精神應該肯定和頌揚。
真金需要百煉。孫悟空的英雄性格,正是在形形色色矛盾斗爭的烈火中煉出的真金。他不僅聰明伶俐、機智勇敢,而且詼諧樂觀。比如在天兵天將布下天羅地網要捉拿他時,他還安安穩穩坐在那里和眾人飲酒,聽到小猴報訊,還“公然不理道: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這樣天大的禍事全然不放在眼里。這種詼諧、樂觀的性格特點,在取經途中表現得尤其鮮明、突出。比如在到達西梁女國時,豬八戒和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懷了胎,這時候, “八戒扭腰撒胯的哼道: ‘爺爺呀!要生孩子,我們卻是男身,那里開得產門?如何脫離出來?’行者笑道: ‘古人云:瓜熟自落。若到那個時節,一定從脅下裂個窟窿,鉆出來也。’”在到達朱紫國,與麒麟山獬豸洞的賽太歲戰斗時,碰到一個下戰書的小妖,名叫“有來有去”, “行者笑道:這廝名字叫做‘有來有去’,這一棍子,打得‘有去無來’!”在與獅駝山獅駝洞的三個妖魔戰斗時,他鉆進老魔的肚子里,老魔叫他出來,他說: “如今秋涼,我還穿個單直裰。這肚里倒暖,又不透風,等我住過冬才好出來。”并且在魔王肚里“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飛腳,抓住肝花打秋千,豎蜻蜓,翻跟頭亂舞。”如此等等,都寫得很有風趣,非常出色地刻畫出他那詼諧樂觀的性格特點,以及作為猴子特有的調皮淘氣的猴性。據《天啟淮安府志》記載,吳承恩的性格是“敏而多慧”、 “復善諧劇”,所謂“復善諧劇”,就是詼諧,會說笑話。吳承恩這種善于“諧劇”的本領,在他塑造的孫悟空等人物身上。可以說是充分施展出來了。
孫悟空在取經途中還呈現出兩個新的性格特點,即對唐僧和取經事業的忠誠,對勞動人民和其他被害者的仁義。他多次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自己的師傅唐僧一路上精心救護,忠貞不二。他在每次戰斗中斗智斗勇,隨機應變(包括變蒼蠅、變蜜蜂、變蟭蟟蟲、變小妖等等),與妖魔大戰數十百合,必欲把妖魔鏟除而后已。這固然是表現出他的機智勇敢,同時也就表現出他忠于取經事業,為奪取取經事業的勝利而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對于勞動人民和其他受害者,孫悟空則是深切同情和積極救護,如書中說: “齊天大圣,神通廣大,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一路上行俠仗義打報不平,干了許多鋤暴安良的好事。在車遲國,他通過比試法術,消滅了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個妖怪,解除了幾百個和尚的苦難;在陳家莊,他和豬八戒代替陳澄、陳清的小孩去祭賽靈感大王,終于降服妖怪,使陳家莊人民“免得年年祭賽,
了多少人家兒女”,在祭賽國,他鏟除了九頭怪,為金光寺眾僧人昭雪了冤枉;在隱霧山,他消滅了艾葉花皮豹子精,救出了一個樵夫;在比丘國,他降服了兇惡的鹿精,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性命;在駝羅莊,他打死了吞噬人畜的蛇精,給全莊五百多戶人家除了一大禍害;在風仙郡,調動雨、雷、云、風神普降甘霖,為一郡人民造福,等等。這些解救受害者苦難的仁義之舉,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崇敬。其中像陳家莊、祭賽國、駝羅莊、比丘國人民對唐僧、孫悟空一行的熱情款待和臨別時依依不舍的歡送場景,都相當感人。由于孫悟空性格具有聰明伶俐、機智勇敢、詼諧樂觀、忠誠仁義等多種特點,所以我們說他的性格是多側面的,包容著豐富內涵。又由于這個典型性格的諸多內涵符合人民群眾的心愿,所以數百年來受到廣大群眾的衷心喜愛和強烈共鳴。
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雖然講過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樣大膽的話,但也并非反對“皇權”,只不過是要皇帝改姓“孫”而已。聯系他在取經途中的作為,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他是反對壞皇帝,擁護好皇帝。例如對那個要用一千多個小兒心肝做藥引子治病的比丘國國王,連那位慈善的唐僧都失聲連叫: “昏君,昏君!”但書中把罪責歸之于掌權的奸臣一由鹿精變的國丈,待除掉奸臣,國王清醒過來,則仍予以肯定,壽星并且送他三枚棗子除病延年。對車遲國、祭賽國、滅法國等國的國王也與之類似,當國王昏庸無道時,則予以諷刺攻擊,待除掉奸臣(妖怪),國王清醒過來,即予以肯定。因此,在這些國家,都是奸臣被鏟除,而皇帝并未被推翻。看來吳承恩所反對的是君昏臣奸、民不聊生的黑暗政治,所向往的是君明臣賢、人民能安居樂業的開明政治。他把自己這種愿望與理想集中地傾注和寄托到神話英雄孫悟空身上,通過這個神通廣大的蓋世英雄去鏟除一切害國害民的皇親國戚、濫官污吏以及其他壞分子,澄清社會中的一切黑暗惡濁和鄙陋,以達到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的目的。而且,西天取經本身,也是象征著追求光明,追求實現國泰民安的真理。因此,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是一個為實現君明臣賢、國泰民安的開明政治而努力拼搏的英雄人物。
吳承恩在孫悟空身上寄托的愿望和理想,屬于封建主義的范疇。這,在今天自然是已經過時了。但孫悟空對各種惡勢力的大膽反抗精神,同各種妖魔鬼怪的頑強斗爭精神,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勇氣和毅力,以及他的各種優良品德,仍能給今人以有益的啟示和鼓舞。體現在他身上的上天堂、下地獄以及七十二般變化之類征服自然的浪漫主義想象,對于拓展今人的思維空間也是大有助益的。一句話,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和典型人物,在我們今天仍有著不可忽視的鼓舞作用、娛樂作用和教育作用。
上一篇:《孫小官》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孫潤》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