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寶是湯顯祖劇作《牡丹亭》中一個封建統治階級的正統人物。
他是杜麗娘的父親,是一個恪守封建禮教,扼殺女兒個性發展的頑固家長,年屆五十,尚無應門之子,他感到遺憾和悲傷,指望將來“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承傳家業, “把家當戶”。他寵愛麗娘,對她的家教也就更加苛厲。他為麗娘安排的生活場所,是四面高墻的小庭深院,院后明明有座花園,卻從來未向麗娘提起。他看中陳最良老成,延請擔任麗娘的老師,又親自選定“開首便是后妃之德”的《詩經》作為教材。麗娘游園被他知道后,責備夫人: “我請陳齋長教書,要他拘束身心,你為母親的倒縱他閑游,是何家教?”唯恐她從欣欣自然中獲得自由和青春的啟迪。他以為通過這種從環境到心靈層層禁錮的方法,就可以改造麗娘的性情,成為舉止中規的封建淑女。這其實只是培養了麗娘強烈的逆反心理,使她對個性自由的渴望更為強烈,一經在大自然中受到蓬勃生命力的感召,青春的覺醒和對自由的追求就不可遏止了。對此,固執的杜寶是不會懂得的。麗娘病沉,杜母道出了真正的病根, “若早有了人家,敢沒這病”。杜寶卻一口否認: “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兒點點年紀,知道個什么呢?”認為“則是些日炙風吹,傷寒流轉。便是禳解,不用師巫,則叫紫陽宮石道婆誦些經卷可矣。”正是他的這種頑固和麻木,斷送了麗娘的青春和幸福。杜寶實際上充當了封建禮教迫害青年一代的執刑人。麗娘死后,他流涕痛哭,怨苦萬分,卻根本意識不到是自己的罪惡。封建思想融化到他的靈魂深處,使他的智慧聰明完全閉塞了。作品展示的這一冷酷事實,十分尖銳地揭示出性理之學對社會的毒害是何等深重,扼殺青年,扼殺自由的手段是何等殘酷。
在對待柳夢梅的態度上,杜寶腐朽固執的個性同樣表現得十分突出。《鬧宴》一出,他拒不承認這遠途奔波、來刀劍叢中看望岳丈的女婿。這固然有許多客觀的理由,但“何處寒酸,敢來胡賴”的叱責,卻暴露了他強烈的門第心理,他的女婿決不會是如此“寒酸”之輩。柳夢梅高中狀元后,他還對女兒說: “沒門當戶對,看上柳夢梅什么來!”自身顯貴卻沒有榮耀的家世,仍沒有滿足他的門第欲望,堅持要女兒“離異了柳夢梅回去認你”,一心要破壞麗娘與柳生的自由婚姻。對杜寶的這一性格側面,作者站在提倡正常感情,提倡個性解放的立場,給予了嚴肅的批判。
除了歌頌至情,提倡自由和個性解放,反對性理之學對人性的束縛這一主題外,作品還有一個副主題,這就是歌頌清明政治,贊揚民族氣節,表達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這同樣體現在杜寶這一封建官僚的藝術形象中。杜寶在劇中就表現出雙重的性格,他還有盡忠職守,關心民疾,勇當國難、民族氣節崇高的一面。在南安太守任上,他安民息訟,務農宣化,是一個賢能的地方官。當地百姓歌頌他: “恭喜本府杜老爺,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絕風清,凡各村鄉保甲,義倉社學,無不舉行,極是地方有福。”可見他卓越的政績。湯顯祖自己作過五年遂昌縣令,搜捕猛虎,處死盜魁,修建學堂,資養貧士、政簡訟清,一縣大治。南安人民所歌唱的“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農歌三兩聲”,乃是一種桃花源式的理想。但也不能否認,個別“兼濟”意識較強的官吏,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帶來人民生活的局部改善。不妨把《勸農》一出視為作者當年遂昌為政的夸張了的紀實,這里的杜寶,則是宦游生活中作者的身影。
明朝一代,無時不受到外來侵略的威脅。在它的前期和中期,蒙古貴族軍事集團肇事頻繁,后期女真族興起,虎視關內,而東南沿海的倭寇騷擾始終未斷。這在憂心國事的士大夫心中投下深深的陰影。湯顯祖在劇中花費九出篇目來寫杜寶的淮揚御敵。其中既有影射時政之意,又意在通過杜寶的抗敵行動,歌頌崇高的民族氣節。
在劇中,杜寶是個忠公體國,有膽有識,文武兼備的抗敵英雄。麗娘初喪,萬分悲痛之中,傳來朝報,令他鎮守淮揚,即日起程,“不許遲誤”,他立即壓抑失女之悲,以國家安危存亡為重,匆匆上路,趕往烽火邊陲的淮揚地區。他當時的心情是沉重的。他唱道: “問天何意,黯三光慘淡紅旗,把烽煙吹滿人間,這望中原做了黃沙遍地?猛沖冠怒起,猛沖冠怒起,是誰弄的,江山如是?中原已矣,關河困,心事違。也則愿保揚州,濟淮水。”他詛咒戰爭,關懷敵占區被蹂躪荼毒的生靈,面對肢解分裂的河山,滿腔憤怒,發出“是誰弄的江山如是”的質問,矛頭直接指向朝中昏庸君臣。他深知淮揚地區“枕障江南,鉤連塞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決心“保揚州,濟淮水”,取得戰爭的勝利。在淮陽,他加筑羅城,動員鹽商支援軍糧,以有力的措施贏得戰爭的主動權。為了戰爭的勝利,他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他從陳最良那里聽說夫人被害,悲痛萬分,但他馬上鎮定自己,把國家和民族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他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借助陳最良巧施計謀,終于取得御淮勝利。
杜寶并非作品的主人公。御淮的情節與麗娘命運發展和性格成長幾乎沒有關聯,本可以不必展開描寫。應該說,這是劇作的敗筆。
上一篇:《杜十娘》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杜少卿》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