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勛》人物謀略形象特點
●清操高節,守正不撓/持重待機
鮑勛字叔業,是東漢末年著名將領鮑信之子。漢靈帝在位時(公元168年—189年),鮑信曾任騎都尉,統率皇帝的羽林騎兵。大將軍何進為了剿滅宦官勢力,派遣他回山東泰安一帶募兵,鮑信募集了千余人,返回時,才到成皋,何進即已遭宦官勢力的暗算身亡。當鮑信抵達京都時,董卓也正好率軍到達。鮑信察知董卓今后必然作亂,勸說袁紹偷襲董卓,但袁紹不敢。于是鮑信引軍返還泰安,結集徒眾兩萬人,騎兵七百人,軍需物資五千余輛。當得知曹操起兵的消息時,鮑信與其弟鮑韜率領全部軍馬響應。
鮑信剛毅沉靜,頗具韜略。由于董卓之亂,豪強勢力蜂起,而在眾多的豪強中,又以袁紹最為強盛,天下英雄豪杰都紛紛投向袁紹,只有鮑信慧眼獨具,認定曹操具有舉世罕見的雄韜武略,能總攬英雄,撥亂反正,從而與曹操深相結納。
此后,袁紹劫奪韓馥職位,占據冀州,鮑信分析形勢,向曹操指明,袁紹雖為豪杰盟主,然弄權專利,必將出現混亂,實際上又是一個董卓。目前對付袁紹的力量還不夠,一旦冒然從事,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災難,最好的對策是割據黃河以南,以靜待動,觀其變化。曹操采納了他的方略。后來,曹操任東郡太守時,表薦鮑信為濟北相。
在同黃巾軍的作戰中,鮑信為掩護曹操突圍而陣亡。鮑信以儒學治身,厚養將士,居無余財,所有這些,對其子鮑邵、鮑勛都很有影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追記鮑信的功績,表薦鮑邵為新都亭侯,征召鮑勛,讓他擔任丞相掾。從此,鮑勛踏上從政之路,得以施展其學識才略。
上一篇:三國《魯肅》人物謀略形象特點
下一篇:三國《黃權》人物謀略形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