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議論文的開頭,先把對方的錯誤論點擺出來以便明確目標,然后針鋒相對地進行批駁。是駁論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先樹起批判的靶子,然后用正確的道理、確鑿的事實加以批駁,以揭示謊言與事實、謬論與真理之間的矛盾。
例如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文章一開始就樹起了批判的靶子: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理由是國民黨先自夸地大物博,后來國土淪喪,不再自夸了,又寄希望國聯,國聯與日本帝國主義正是一伙,于是不信國聯,改為求神拜佛,懷古傷今。接著針對這一謬論進行批駁:國民黨相信“地”、相信“物”、相信“國聯”,他們早就失掉自信力了,他們有的是“他信力”,而“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后”,連“他信力”也失掉了,又發展著“自欺力”。這樣,證明了國民黨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觀點缺乏基礎,是荒謬的論點。然后,作者筆鋒一轉針鋒相對地指出“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的正確觀點,并列舉了中國歷史上各種類型的“脊梁”人物,從而得出結論:“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義正辭嚴,駁倒了敵人的謬論。
設靶論戰,首先,要把錯誤或反動的觀點擺出,然后抓住要害進行批駁;其次,設靶子時要注意選擇對方觀點的薄弱環節作為駁論的突破口。
上一篇:諷刺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評論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