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道立
散文集。作者袁鷹。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集名借杜詩“秋水為神玉為骨”中“秋水”二字。共收作者1982——1984年的散文四十二篇,分為五輯。第一輯“秋水情思”八篇,除二篇追懷往事,其他六篇:《凝望著紀念郵票》、《思南路上的梧桐樹》、《春日懷李季》、《云霧茶》、《昨夜西風凋碧樹》、《牛福兄,你在哪里?》,憶念給作者留下深長記憶的劉少奇、周恩來、李季、魏克明等遠行的故人,無論是描寫對象,還是作品自身,都表現出秋水般的清澈、幽深。尤其是《凝望著紀念郵票》,由目睹一套紀念少奇同志誕生八十五周年的郵票,回顧自己曾因接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而參加革命,“文革”中卻又跟著違心地詆毀它,在反思歷史的同時,痛苦地自省自責,袒露“既有哀慟,又有憤懣;既有緬懷,又有感奮;既有愧悔,又有沉思”的復雜心態(tài)。第二輯“東風手札”十篇,反映變革時期的生活斷片,注目其美的風韻。《叮咚聲里》贊退而不休的陶奶奶開辦義務幼托班,解除雙職工的后顧之憂。《盛世為花》頌為創(chuàng)造祖國春光辛勤勞作的育花人。《書城一角》從王府井書店人頭攢動,窺見大劫之后文化中興的信息。《那間小屋》觀看電影美術家秦威畫展,一幅《干校的小屋》使作者珍惜“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的友情。《楓葉為丹》愿丹的顏色,丹的真、善、美長駐心頭。《燕臺何處》尋找“黃金臺”遺址,觸發(fā)與舊時代騷人墨客迥異的遐思。第三輯“青州旅懷”五篇,游歷青州名勝古跡,在現實的背景之下沉思中國古代文化。《石刻前沉思》感懷駝山石刻佛像悄然佇立千載,閱盡人世滄桑變幻。《悠悠千載古人心》憑吊范仲淹這位古代名臣的賢明政績,求索范公亭屢毀屢建的緣由。《歸來堂遐想》,漫步李清照夫婦故居“歸來堂”前,悲嘆“中國有才華、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在舊時代只能落入‘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共同厄運”。第四輯“江南夢憶”十一篇,《秦淮河》、《踏雪尋煤》、《魯迅下過的礦井》、《竹海訪古》、《過蘇州南園》、《常熟城里》、《白茆歌會》、《在北塘酒樓上》、《五湖煙水洗恩仇》等,回敘十年動亂期間作者在南京、蘇州、宜興、常熟、無錫等江南故地所見所聞的“文革”軼事,誠如本輯小序所說:“舊地重游,本應歡喜,結果多是悵然北返。但是,在混亂中也能遇到一角寧靜,在冷漠中也能尋得一絲慰藉。如今偶一憶及恍然如夢。隨手記下,也算是從江南一角留下一點歷史的痕跡。”第五輯“賞花隨筆”八篇,其中六篇是為韓少華、姜德明、趙麗宏、易元和、許評的散文集、詩集,以及黃偉經的譯作所寫的序、跋或讀后感,另兩篇,一評影片,一記汪靜之兼賞其詩。本集將深沉、真摯情感的抒發(fā)與對內外世界的理性思考相結合,文筆灑脫,曾獲新時期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獎。
上一篇:宣雅《秋收霹靂》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方舟《秋潮》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