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葉·米恩《葉琳卡》全文|賞析|讀后感
〔蘇聯(lián)〕葉·米恩
戰(zhàn)爭的最后一年。我們的部隊駐扎在國外,離莫斯科很遠很遠。
這天晚上,我回到營房感到很疲倦。思鄉(xiāng)的情緒又向我這顆疲倦的心襲來。
“快結(jié)束這一切吧,快回家吧。”我這樣盼望著。
院子里,一個淡黃色頭發(fā)、身體很單薄的小孩迎面走來。
“您好,叔叔。”她用一種異國的、但聽起來象俄語的語言向我打招呼。
“你好,小姑娘。”我應(yīng)聲道。院子里有一塊用平整的白石塊砌墁的空地, 我們在空地旁的長凳上坐了下來。 夜晚涼爽而寧靜,山腳下的小湖仿佛蜷成一團在憩息。
“你叫什么名字?”我這樣問著,很想與這新相識攀談幾句。
“葉琳卡。”她用明亮而又認真的目光注視著我,慢慢地說著自己的名字。
“你幾歲了?”
“六歲,快七歲了。那您呢?”
“我么,你看呢?”
葉琳卡沉默了片刻,然后肯定地說:
“可能是十六歲了吧。”
我可愛的小葉琳卡啊,想必,這是你知道的最大數(shù)字了吧。我不想使她失望就附和地說:
“是的,你猜對了。”
我們默默地坐著。葉琳卡仔細端詳起我軍便服上別著的勛章,憂傷地低聲說:
“勛章都不亮了。您怎么不擦擦呀?”
“沒有擦。”
“可以用牙粉擦,也可以用小磚頭磨。”
“是的。”我同意了她的建議。
于是我們又沉默了下來。
“講個故事吧,叔叔。”葉琳卡請求說。
“從前有個國王,”我講了起來,“他很老,很壞……”
“象希特勒那樣壞嗎?”
“比他還壞。”說著,我竭力裝出很可怕的樣子。
“不,沒有比希特勒更壞的,”葉琳卡表示反對。“希特勒是世界上最壞的人。他把我們趕出了家,還偷走了我的爸爸。”
葉琳卡沉默不語了。又過一會兒,她悄悄地,仿佛是在講什么秘密,對我說道:
“過去爸爸給我們來信,可現(xiàn)在不來了。也許是他把地址忘了。”
“也許是。”我重復(fù)著她的話。
想那些令人傷心的事呢?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話題。我已經(jīng)完全不知該怎么跟孩子談話了。
終于我又問了:
“葉琳卡,你說,你長大了想干什么?”
她用明亮而認真的目光望著我說:
“我想象媽媽那樣,當(dāng)個寡婦。”
她微笑著說出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大概她以為寡婦也是一種職業(yè),就象當(dāng)司機和清掃工一樣。
看著小葉琳卡,看著她瘦削的雙肩和象小溪一樣蜿蜒在她背上的漂亮的辮子,我內(nèi)心開始覺得慚愧,我怎么疲倦呢?
(楊永紅 譯)
選自《當(dāng)代蘇聯(lián)文學(xué)》1985年第3期
【賞析】 這是一篇構(gòu)思精巧的微型小說。
葉琳卡是一個天真、純潔而又懂事的小女孩,希特勒發(fā)動的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使她失去了父親,失去了歡樂的童年,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烙下了戰(zhàn)爭的沉重陰影。“我”則是一個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由于長期駐扎在外國,不時為思鄉(xiāng)的情緒所困擾,對戰(zhàn)爭生活感到了疲倦。在一個涼爽而寧靜的夜晚,“我”和葉琳卡在遠離故土的異國他鄉(xiāng)相遇了。面對著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小葉琳卡,“我”感到了一個戰(zhàn)士肩負著的重任,從內(nèi)心為自己的“疲倦”而慚愧,重新振作起來,決心為千千萬萬個小葉琳卡的幸福成長而戰(zhàn)斗。
小說沒有從正面去描寫法西斯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是以小見大,通過葉琳卡一家在戰(zhàn)火中家破人亡,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的悲慘遭遇,揭露了法西斯戰(zhàn)爭的罪惡。特別是通過葉琳卡那瘦弱的身體、異國口音的俄語和數(shù)字概念的貧乏,通過她對希特勒的超乎尋常的痛恨,以及她微笑著說出“寡婦”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等典型細節(jié),強烈地控訴了法西斯戰(zhàn)爭給下一代的身心造成的巨大創(chuàng)傷,有著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
小說緊緊把握住戰(zhàn)爭這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用散文詩一樣的抒情的筆調(diào),細致地描繪了“我” 和小葉琳卡這次短暫的然而又是令人難忘的會面和談話,集中地突出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葉琳卡的言談舉止與身份年齡的不和諧,以及“我”與葉琳卡談話氣氛的不和諧。六歲,是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年齡,但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卻在葉琳卡幼小的心靈里裝滿了令人傷心的事,使她畸型地早熟,過早地懂得了憂傷,懂得了愛和恨。這使“我”與她之間本來應(yīng)該很輕松愉快的談話變得十分沉悶,以致 “我” “怎么也找不到話題”,“完全不知該怎么跟孩子談話了”。小說中先后五次寫到了“沉默”,表明這次短暫的談話始終是在一種憂郁的不和諧的氣氛中進行,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小葉琳卡的同情和對法西斯的痛恨,有力地深化了主題。
(陳飛)
上一篇:《古瓷》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在哈哈鏡前》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