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麗華
報告文學。作者理由。原載《十月》1980年第6期,后收入作者的報告文學集《癡情》(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作品描寫的是著名畫家、首都機場大型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的作者袁運生帶有傳奇色彩的經歷以及他和妻子張蘭英的愛情生活。1955年,年僅十七歲的袁運生以名列第一的好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開始在蘇式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接受嚴格的訓練,很快他像奔跑在藝術山野里的小鹿,一頭撞入了蘇聯巡回展覽畫派的懷抱,但那時的袁運生并不完全懂得這一流派的精奧,更沒想到藝術流派關聯著政治流派,作為蘇聯專家的寵兒、油畫系的驕子,他一帆風順,前程似錦。不久,1957年的那場政治風暴來臨了,袁運生只因為提出過在掌握了蘇聯的繪畫理論之后應有所創新的觀點,被指控為“離經叛道”、“反蘇”,就此被劃為右派。從此袁運生在政治上被宣判了死刑。以后的二十年中,他先是在北京雙橋農場勞動改造,后又去了長春。在拮據窘困的生活境況下,他始終癡心于自己的藝術,仿佛他活著唯一的追求就是繪畫。一次,他因為連夜做畫,身心疲憊,第二天上班躲閃不及,幾乎葬身于車輪之下,可是當他一旦從醫院回到家里,第一個念頭就是用肇事者送來的一百元錢做路費,到延安去寫生。袁運生陜北之行,歷盡艱辛,他拖著尚未痊愈的身體上路,行囊里盛著滿滿的畫稿歸來,但作品卻無處發表……直到1978年,袁運生才重新獲得自己失去多年的藝術青春。這一年,他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得到了一次外出寫生的機會,目的地是他多年夢寐以求的云南西雙版納。這次奇異的旅行,他不僅畫出了幾百張白描寫生,而且孕育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一部作品《潑水節——生命的贊歌》,成就了他輝煌的壁畫之夢。在這篇報告文學中,作者在描繪畫家曲折的人生經歷的同時,不僅表現了一位正直的畫家對藝術的癡情,還生動地描寫了他的妻子,表現了一位高尚的女性對藝術才華和純真愛情的癡情。身為烈士后代的張蘭英,曾是蘇州醫學院品學兼優的佼佼者,她本來面臨的是鋪滿鮮花的坦途,但為了純真的愛情,為了支持一位富有才華而又身處困境的畫家對事業的傾心追求,毅然排除常人難以忍受的社會和傳統的種種重壓,與袁運生結為貧賤夫妻。十幾年中,張蘭英出于自愿放棄了優越的處境、政治上的前途,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回的只是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外加一個“摘帽右派家屬”的渾名。但她始終矢志不移,最后當畫家的藝術追求終于得到社會承認的時候,她卻因長期勞累臥病不起了?!栋V情》成功地刻畫了畫家背后這位平凡的中國女性,從而使作品內容具有了感人肺腑的力量?!栋V情》在藝術上的成功,首先在于作者出色地把握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開掘了人物的心靈世界。此外,作者設置了兩條平行不悖的主線,一條是畫家的藝術追求,一條是他們的愛情生活,作者對兩條主線的處理既不是焊接式的組合,更不是雜糅般的混合,而是借鑒了電影中平行蒙太奇的組接方法,使兩條主線齊頭并進互為因果,既增加了作品的情致,又擴展了藝術筆觸。同時作品把小說和散文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具有濃烈的抒情性。
上一篇:王功亮《病榻囈語》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文津《癡情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