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道·自學·苦學成才的文論家劉勰
劉勰幼年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因家境貧寒,無錢上學,但好學的劉勰利用一切機會讀書學習。10歲那年,有一次路過學堂,里面傳出的讀書聲吸引了他,他悄悄來到學堂的門縫前側耳細聽,直至下課。他想:我雖不能到學堂里讀書,在外面不是照樣可以學習嗎?于是不管風吹雨打,從不間斷到學堂門口聽課,日積月累,學識大有長進。20歲時,他的母親病逝,守喪3年后,他決定找一個能安心讀書的場所。經反復考慮,他選擇位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城外的定林寺,因該寺藏書豐富,而且又在京城附近,閱讀寺內沒有的書也很方便。劉勰來到定林寺,拜僧佑大師為師,僧佑不僅精通佛理,也是讀過不少儒家經典的學者。劉勰在定林寺除幫助僧佑整理了不少佛經外,也認真閱讀了寺內除佛經外的其他書籍。他非常珍惜這里的學習條件,攻讀常常是通宵達旦。每有疑問,就向僧佑請教,大師精辟的見解,使他獲益匪淺。這為他后來著述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李延壽《南史·劉勰傳》)
上一篇:修身之道·氣節·節操頌
下一篇:生活之道·就業·苦等、苦熬,不如自己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