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墨經》中的邏輯故事·竊餅與竊邑》注釋|譯文
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今有一人于此,羊牛芻豢①,雍人②但③割而和之,食之不可勝④食也,見人之生⑤餅,則還然竊⑥之,曰:‘舍余⑦食。’不知甘肥安不足乎?其有竊疾乎?”魯陽文君曰:“有竊疾也。”子墨子曰:“楚四竟之田,曠蕪而不可勝辟⑧,虛⑨數千,不可勝入,見宋、鄭之閑邑⑩,則還然竊之,此與彼異乎?”魯陽文君曰:“是猶彼也,實有竊疾也。”(《耕柱》)
【注釋】①芻豢(chú huàn):芻即牛羊,豢即豬狗。②雍人:古代掌烹飪之官。③但: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④勝:勝任、完成。⑤生:制作。⑥竊:竊取搶奪。⑦余:我。⑧辟:開墾、開辟。⑨虛:空曠。⑩邑:城鎮。
【譯文】墨子對魯陽文君說:“現在這里有一個人,他的牛羊牲畜,任由廚師宰割、烹調,吃都吃不完,但他看見人家做餅,居然去搶奪,說:‘這個給我吃!’不知道這是他好的東西不夠吃呢?還是他有竊取搶奪的毛病呢?”魯陽文君說:“這是有竊取搶奪的毛病了。”墨子說:“楚國四境之內的田地,荒蕪到開墾不完,空曠的田地數千,用也用不完。但是見到宋、鄭兩國的空城鎮,居然還要去竊奪,這與那個搶奪人家餅子的人有什么不同呢?”魯陽文君說:“這就像那個人一樣,確實是有竊奪的毛病。”
【評說】“竊餅”(搶別人的餅子)是“竊”,“竊邑”(奪別人的城鎮)同樣是竊。墨子運用類比推理,說明楚國的魯陽文君攻打宋國和奪餅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有竊取搶奪的壞毛病,他以此勸阻了楚國攻打宋。邏輯智慧在這里顯示了力量。
上一篇:《杰出辯者呂不韋與《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中的邏輯故事·穿井得人》注釋|譯文
下一篇:《“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關于推理、論證·答辯五法》注釋|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