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成蹊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漢書·李廣傳》亦載。
【今譯】 漢代將軍李廣抗擊匈奴,身經(jīng)七十余戰(zhàn),匈奴望而生畏,稱為“飛將軍”。司馬遷為其作傳,稱贊說: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不正是李廣的寫照嗎?李廣看上去像個老百姓,且不擅辭令,然而他死去,無論認(rèn)識他或不認(rèn)識他的人都為之哀痛,因為他忠心耿耿,待人以誠。正如諺語所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樹李樹雖不說話,自能以花果吸引人們前來,樹下以至走出一條小路。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愛戴。
【典形】 成蹊、成蹊桃李、芳菲不為言、嘉樹下成蹊、李無言、李下蹊、桃李不須言、桃李成蹊、桃李徑、桃李無蹊、桃李無言、桃李言、無言桃李、蹊為李廣、滿蹊桃李、桃李無情、桃李終不言、桃陰舊蹊、將軍桃李、門下成蹊。
【示例】
〔成蹊〕 南朝梁·蕭繹《芳樹》:“交讓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成蹊桃李〕 宋·黃庭堅《謁金門·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人我草堂松桂。莫厭歲寒無氣味,余生今已矣。”
〔芳菲不為言〕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愿莫隨桃李,芳菲不為言。”
〔嘉樹下成蹊〕 魏·阮籍《詠懷》之三:“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李無言〕宋·楊億《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無言。”
〔李下蹊〕 清·錢謙益《九月望日得石齋館文詩》:“世事蕉中夢,人情李下蹊。”
〔桃李不須言〕 明·袁宏道《鄴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須言。”
〔桃李成蹊〕 南朝齊·謝脁《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徑,桑榆陰道周。”
〔桃李無蹊〕 宋·陳師道《寄亳州何郎中》:“松篁有節(jié)元宜晚,桃李無蹊只自薰。”
〔桃李無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fēng)偏笑艷陽人。”
〔桃李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跡豈匏瓜系。”
〔無言桃李〕 宋·朱淑真《春日雜興》:“窈窕風(fēng)光艷艷春,無言桃李一番新。”
〔蹊為李廣〕 明·徐渭《李》:“蹊堪為李廣,核可付王戎。”
上一篇:欒巴噀酒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桃李成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