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成陰是什么意思
【典源】《韓詩外傳》卷七:“魏文侯之時,子質仕而獲罪焉,去而北游,謂簡主曰:‘從今已后,吾不樹德于人矣。’簡主曰:‘何以也?’質曰:‘吾所樹堂上之士半,吾所樹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樹邊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惡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邊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復樹德于人也。’簡主曰:噫! 子之言過矣。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之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后種也。’”《說苑·復思》亦載,“子質”作“陽虎”,“簡主”作“簡子”。
【今譯】 魏文侯時,子質做官獲罪,離魏到北方去。他對簡主說:“從今以后我再也不做培植人才之事了。”簡主問:“為什么呢?”子質答:“在朝廷中,我培植的人在士里占有一半,在大夫里占有一半,在武將里占有一半。然而他們卻在君主面前詆毀我,用法律恐嚇我,以武力威脅我,所以再也不做此事。”簡主說:“唉! 你說的不對。春種桃李,夏可在樹蔭下乘涼,秋可采摘果實食用; 春種蒺藜,夏不可摘葉子,秋只得刺而已。由此可見,關鍵在于種什么。你培植的對象沒有選對,君子應先選擇好對象而后再培植。”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所栽培的門生、士人眾多; 也以“桃李”借指所培養的人。
【典形】 滿城桃李、桃李、桃李成陰、桃李滿天下、桃李門墻、桃李陰、桃李盈門、桃李之教、樹李、樹桃李。
【示例】
〔滿城桃李〕 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賀禮部王侍郎》:“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桃李〕 唐·白居易《和楊郎中賀楊仆射致仕》:“可憐玉樹連桃李,從古無如此會榮。”
〔桃李成陰〕 唐·王表《花發上林》:“當知桃李樹,從此必成陰。”
〔桃李滿天下〕 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桃李門墻〕 明·馮惟敏《一枝花·贈許石城》:“空自秉松筠節操,更不開桃李門墻。”
〔桃李陰〕 唐·高適《同房侍御山園新亭》:“忝游芝蘭室,還對桃李陰。”
〔桃李盈門〕 清·程先貞《寄祁珊洲北河》:“桃李盈門趨晝講,芝蘭入室佩秋紉。”
〔桃李之教〕 明 · 湯顯祖 《牡丹亭》:“學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
〔樹李〕 唐·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托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
〔樹桃李〕 唐·張九齡《感遇》:“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上一篇:桃李成蹊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梁園宴雪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