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

“比”是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兩人步調一致,比肩而行。金文和小篆都是兩個人靠在一塊兒的形象,與“從”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隸變后楷書寫作“比”。
《說文·比部》:“比,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凡比之屬皆從比?!保ū?,親密。兩個“人”字相隨為“從”,把“從”字反過來就成了“比”。大凡比的部屬都從比。)
“比”的本義是靠近、并列或挨著。引申指比較。如屈原《涉江》:“與天地兮比壽?!庇忠隇楣唇Y。如《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边€引申為比喻,是古代賦詩作文的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如孔穎達《毛詩正義》:“賦、比、興者,如《詩》文之異辭耳?!?/p>
上一篇:《棒》字義,《棒》字的字形演變,說文解字《棒》
下一篇:《斃》字義,《斃》字的字形演變,說文解字《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