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巴噀酒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葛洪 《神仙傳·欒巴》:“(欒巴) 征為尚書郎,正旦大會,巴后到,有酒容,賜百官酒,又不飲而西南向噀 (xun) 之。有司奏巴不敬,詔問巴。巴曰:‘臣鄉里以臣能治鬼護病,生為臣立廟。今旦有耆老,皆來臣廟中享,臣不能早飲之,是以有酒容。臣適見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為爾救之,非敢不敬,當請詔問,虛詔抵罪。’乃發驛書問成都,已奏言: 正旦食后失火,須臾,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氣。”《后漢書·欒巴傳》注亦引之。《后漢書·方術列傳·樊英傳》:“嘗有暴風從西方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今記其日時。客后有從蜀都來,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于是天下稱其術藝。”一般稱引欒巴事。
【今譯】 后漢時欒巴任尚書郎,元旦群官聚會,欒巴來遲,而且面帶酒色,皇帝賜酒又不飲而向西南方噴出去。有糾察官員奏巴不敬之罪,皇帝責問,欒巴說:“臣家鄉的人因為臣能驅鬼治病,為臣立廟,今天元旦故鄉父老都來廟中祭祀,我不能喝早酒,因此面帶酒色。剛才臣見成都市上失火,因而漱酒去撲救,并非不敬,陛下可以發詔去問。”于是發驛書問成都,不久成都來奏: 元旦食后失火,不一會,有大雨三陣,從東北來,將火撲滅,雨中帶有酒氣。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飲酒或失火事。
【典形】 巴噀火、成都酒、成都救火、西南噀酒、噀酒、噀雨巴。
【示例】
〔巴噀火〕 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九鉆巴噀火,三蟄楚祠春。”
〔成都酒〕 明·湯顯祖《壬申除夕鄰火延盡余宅》:“正旦成都酒,糜家好婦車。”
〔成都救火〕 北周·庾信《正旦蒙趙王赍酒》:“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時回?”
〔西南噀酒〕 唐·岑參《醴泉東溪送程皓入蜀》:“西南如噀酒,遙向雨中看。”
〔噀酒〕北周·庾信《見游春人》:“那能學噀酒,無處似欒巴。”
〔噀雨巴〕 宋·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云蒸作霧楷,火滅噀雨巴。”
上一篇:林宗巾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桃李成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