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是什么意思
《舊唐書 ·楊炯傳》:唐代初期,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以文詞齊名。王勃,七歲能作文,十四歲中進士,詩文長于駢體,意境高曠;楊炯,幼年聰敏博學,十二歲舉神童,長于五言詩,為五言律的奠基者;盧照鄰,年少而才高,詩以七言歌行最為擅長,詩意縱橫奔放;駱賓王,擅長七言歌行,詩文豪放。世人依次合稱此四人為“王、楊、盧、駱”,也稱“初唐四杰”。楊炯得知外界對他們四人所排位次后說:“把我排在盧照鄰之前,自感慚愧不如;而位居王勃之后,又感到羞恥?!焙蟠奕谡J為,楊炯所說“愧在盧前”為自謙之詞,而“恥居王后”則真實可信。
引用義:比喻自愧不如他人而又不甘落后。[例]小高在這屆運動會上得了銀牌,記者問他有何感想,他只回答了八個字:“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上一篇:懸梁刺股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慌不擇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