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青青,繁茂連綿。微風輕拂,空氣中帶著泥土的清香,夾雜著樹葉與花朵的天然香氣,每呼吸一口都是享受。霧氣氤氳,透過薄薄的水霧,我看到同伴的嬉笑,和守護人的清澈透亮的雙眸。我是一只丹頂鶴,1978年出生,走過四十年歲月。
從小崗村民的需要別人救濟到衣食無憂,從自行車王國到高鐵全球營業里程穩居世界第一,從道路泥濘難走、曲折難行到寬敞平坦,從軍事裝備簡陋到富國強軍。40年前,經濟落后,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科學、教育落后是中國的憔悴。西方國家冷嘲熱諷,我們沉默,用事實說話,我們努力,見證中國的蛻變。40年后的今天,中國是嶄新的中國,是富強的中國,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改革開放,注定不平凡。
眼前浮動著1978年寒冬里冷風中的笑容——看到農作物豐收小崗村農民的笑容,那笑聲爽朗,感人,又帶著些許心酸。淚花里閃爍著妻兒的身影,影藏著往日的無奈。往年的土地里空有影子沒有收成,他們無糧可食,無衣可穿,眼睜睜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啼哭卻連小米粥都沒有,這些男人們堅強,默默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在夜深人靜時沉思,如何讓可愛的孩子吃飽飯。他們只是想讓孩子吃飽飯呀,如此簡單的愿望卻在當時的中國難以實現。深思熟慮后,他們做出一個大膽的抉擇——18個衣衫襤褸的農民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立下生死狀,分田到戶,只為家人的一頓飽飯。他們耕作時忐忑不安,提心吊膽,每聽到一點不尋常的聲響,便是惴惴不安。豐收時眉開眼笑,看見孩子臉上久違的笑容便是的成功。他們的眉頭舒展,靜靜坐在床邊,看著妻兒安然入夢,他們平靜,滿足。熟不知,正是這群連字都不識的農民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正是這群從沒讀過書,連名字都不會寫的人站了起來,為了小家的安穩,也為了大家的未來。勤勞勇敢,我們的中國開始變得不同。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聽到了“改革開放”這個詞,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那個慈祥的爺爺說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多年后,在他們的爽朗的笑聲、目光的堅定中才真正理解“改革開放”背后和含義和他們的努力。
幾十年前,在那樣一個漁火薄田、人煙稀少的邊陲之地,在南海之濱靜靜守望日出日落,開始了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的步伐。這片無人問津的土地,在成為經濟特區后,天翻地覆。當年他們的房子簡陋,勉強遮風避雨,漁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平靜安穩實則落后閉塞。勞累一天后回到家中,才發現,那簡陋的屋子根本不足矣與猛烈而又狂暴的臺風抗爭,家中一片狼藉。我靜靜地躲在窗后,看著他對于滿屋狼藉束手無策,嘆了一口氣后眺望大海,眼中是無盡的哀愁。他在看什么,那不過是一片蔚藍的大海呀。也許,他眼中的海洋與遠方有不一樣的意義吧。許多年后才讀懂他的目光,是面對現實的無奈,是對未來的憧憬,是決心再戰一場的堅定。眺望過后隨即重新站立,向著未來,出擊。他們有舍我其誰的堅定信念,有奮勇向前的責任感,有即使跌倒也毫不氣餒的堅定決心,最終海南是嶄新的海南。如今再回去看他,他早已住進高樓之中,兒孫滿堂。他眼角的皺紋和目光中的愛意都在訴說著四十年的風雨變遷和今日的幸福美滿。海南的變化是中國經濟特區的一個生動縮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縮影。
四十年,我隨同伴年年遷徙,看到小崗村民的喜笑顏開,聽到海南人民的歡聲笑語,看見中華之崛起,見證華夏之富強。1978年那位慈祥的爺爺的話語我終于理解——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條極其正確的改革之路。四十年,看見中國*的正確領導,看見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堅持不懈,正是大家的努力才實現了中國的蛻變。我振翅而飛,扶搖直上,看見今天的中國欣欣向榮,蓬勃向上,堅定步伐,走向未來。我盤旋在大海上空,水汽氤氳,我看見鄧爺爺的笑容,慈祥,平和;我看見未來的中國,更加絢爛輝煌。
上一篇:劉亞歌《我們都一樣——80后90后》說明高中作文
下一篇:曹勇強《我的老班》寫人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