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的解釋|邪的意思|“邪”字的基本解釋
“邪”字一共有四個讀音:最早的一個讀作yá。《說文解字》說:“邪,瑯邪郡。從邑,牙聲。”這是一個形聲字,“邑”字是它的形旁,“牙”字是它的聲旁。當“邑”字作為偏旁出現的時候,它就變形為“阝”。“邑”的本義是人聚居的地方,所以,凡是用“邑”作形旁的字,它的本義都和人居住的地方有關。比如說“郭”字,我們現在只知道它是一個姓氏,可是從它的形旁“邑”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本義是住人的地方。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說:“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里的“山郭”就是山村的意思。
“邪”字的第二個讀音是xié。這也是最常見的讀音。宋代的《廣韻》對它的解釋是:“邪,不正也。”也就是“傾斜”、“歪斜”。
“邪”字的意義由“不正”引申為“不正常”、“反常”。在中醫學上,把不正常的氣候、能使人生病的氣候叫做“邪氣”。比如說,刮風、寒冷、酷熱、潮濕等容易使人生病的自然條件,中醫都把它們叫做“邪氣”。社會上流行的壞作風、壞風氣,也會影響社會環境,腐蝕人們的心靈,也可以叫做“邪氣”。我們通常所說的“發揚正氣,壓倒邪氣”就是這個意思。“反常”在口語里也經常說成“邪門兒”,比如說,這里的天氣真邪門兒,一會冷一會熱。“天氣真邪門”就是天氣真反常。
由“反常”、“不正常”向嚴重的程度發展,“邪”就有了“邪惡”、“邪僻”的意義。《論語·為政》篇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意思是:《詩經》三百零五篇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思想上沒有邪惡的東西。荀子的《勸學》篇也說:“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意思是:君子居住必須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君子交朋友必須選擇讀書人交往,目的就是防止沾染上邪惡的東西,使自己的品質接近高尚。
由“邪惡”再向前發展一步,“邪”就有了“妖異怪誕”的意思。如:邪術,邪教。《隋書·藝術傳序》說:“醫巫所以御妖邪,養性命者也。”意思是:醫生和巫者是用來抵御妖異怪誕的東西,保養人的生命的。佛教上把虛幻的東西當作邪魔,把其他教派稱作外道,合起來就是“邪魔外道”。后來人們就用這個詞指稱各種各樣的鬼怪。用各種方法降服妖魔鬼怪,使它不能危害人類,叫做“辟邪”。
“邪”字的第三個讀音是yé。這是一個語氣詞,用來表示疑問或反詰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嗎”、“呢”。《莊子·逍遙游》篇說:“天之蒼蒼,其正色邪?”意思是:天空表現出一片深藍的顏色,這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這里的“邪”就相當于表示疑問的“嗎”。
“邪(yé)呼”是一個象聲詞。在古代,每到年終,人們都要舉行驅除疫鬼的儀式,這種儀式就叫“儺(nuó)”。在儀式上,人們要大聲地吆喝,這吆喝的聲音就是“邪呼”。《南史·曹景宗傳》說:曹景宗為人喜歡喝酒作樂,每年臘月都在住宅中叫人“作邪呼逐除”疫鬼,并到各個人家去乞討酒食。還有一個象聲詞“邪許(hǔ)”,這是一種勞動號子。集體勞動時,人們需要協調動作,一齊用力,這就需要一種呼喊。《淮南子·道應》篇說:人們抬大木頭,“前呼邪許,后亦應之”。
“邪”字的第四個讀音是shé。“歸邪”是天上的一顆星星的名字。
上一篇:車的解釋|車的意思|“車”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野的解釋|野的意思|“野”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