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的解釋|寄的意思|“寄”字的基本解釋
“寄”是個形聲字,現在用得最多的是郵寄的意義,如寄信、寄錢、寄包裹之類,但這個意義是較晚才有的,它是由托人轉交的意義發展而來的。“寄”字的本義與住宿有關,這點我們可以從“寄”字的形旁寶字蓋中找到答案。寶字蓋像屋舍形,屋舍是人們棲息的處所。在形聲字中,形旁表示字的含義,“寄”字上面的寶字蓋,說明它的本義與屋舍居住相關。“奇”是聲旁,聲旁也有表意的作用,但情況較為復雜,目前專家的意見還不一致,這里就不作討論了。“寄”字的本義是客居,它的諸多意義都是由此引申出來的。客居,即暫住在別人的屋舍,也指住在他鄉異地。如杜甫的詩中有“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的句子,陸游的詩中有“放臣不復望修門,身寄江頭黃葉村”的句子。兩詩的“寄”字都是用的本義。客居托身于主人的屋舍,所以“寄”引申有托義。《說文解字》中說:“寄,托也。”又說:“托,寄也。”寄、托相互的含義基本一致。《論語》中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句子。“寄”與“托”兩個字的含義基本相同。“寄”“托”連用最早見于《荀子勸學》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這句話里“寄”“托”二字含義都是一樣的。表示寄托的意義。古文中一般只用“寄”。如陶淵明《歸去來辭》這篇文章里有:“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其中的“寄傲”,就是寄托傲世的意思。過去凡是帶有文言格式的語句中也只用“寄”,如“寄希望于青年”,用純粹的現代漢語講就是說,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寄”由寄托引申有委托、托付的意思。例如諸葛亮《出師表》中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劉備托孤,其中的“寄”字就有這種委托、托付的含義,今天只能用“托”,不能用“寄”,這是詞語的古今變化。
“寄”還由客居的意義,引申出依附的含義。《列子》書中有一個故事叫“杞人憂天”,是說杞人擔心“天地崩墜,身無所寄”,也就是說,杞人擔心天塌地陷沒有依附,即沒有居住的地方。《戰國策》中馮諼客孟嘗君有“愿寄食門下”的句子,其中的“寄”字也是依附的意思。成語“寄人籬下”,比喻依賴于他人。依附別的生物而生存的生物叫寄生,如寄生樹、寄生蟲之類。人們常訓斥不勞而獲的剝削者為寄生蟲。
寄信、寄包裹這種郵政傳遞的意義是近代才有的,古代的寄信、寄物,則是托人轉交,它是由寄存、寄放引申來的。唐代詩人張籍的詩中有:“因逢過江使,卻寄在家衣”的句子,意思是遇見了從江南過來的郵差,捎來了家中的衣物。杜甫的詩中說:“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兩處的“寄”,都是托人轉交的意思。“寄”由寄物、寄信,而又有寄語、寄言的意思。如《紅樓夢》第三回“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模樣”中的“寄言”就是今天“捎話”的意思。“寄”字所含這個意義現在也用在“青春寄語”上。
寄寓、寄生都與主體無必然聯系,因此人們也用“寄”來借指無血緣關系的親屬,如寄父、寄母、寄子等。
上一篇:宵的解釋|宵的意思|“宵”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寒的解釋|寒的意思|“寒”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