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的解釋|油的意思|“油”字的基本解釋
“油”字出現得比較早,是個形聲字。左邊的三點水“氵”是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本義和水有關;右邊的“由”字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說文解字》說這個字的本義是一條河流的名字。清代學者段玉裁在給《說文解字》作注解時說:一般人都用這個字來表示“油膏”。所謂“油膏”就是動植物體內所含的脂肪或礦產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液體。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動物油、植物油或礦物油。
就動物油和植物油來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過這樣的解釋:“凡凝者為肪為脂,釋者為膏為油。”意思是說:凡是凝固了的就叫脂肪,稀的就叫膏或油。關于礦物油,清代學者俞正燮的《黟縣山水記》有過這樣的記載:寺廟附近的山上從石頭里往外冒油,供應著寺里的和尚們燒火做飯用,和尚們想把多余的油拿來賣錢,這油就不再往外冒了。這冒出來的油大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石油。
動物油和植物油是烹調的必備物品,是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飯菜中所含的脂肪多,就叫油水大,反過來就叫沒油水。因此,意外的物質收獲或額外的好處都叫“油水”。
經常泡在水里的東西會因水的侵蝕而腐爛,船是經常泡在水里的東西。為了防止船體腐爛,人們就給船涂上油,油的特性是不溶于水,把木板和水隔離開來,對船體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我們的古人很早就使用了這種方法。據《三國志》記載:魏國將領曹仁督促諸葛虔和王雙等人乘油船去襲擊中州。所乘“油船”就是涂滿油的戰船。
涂了油的東西不但不怕腐蝕,而且光彩鮮明。唐代詩人皮日休在一首詩中說:“一夜春光綻絳囊,碧油枝上晝煌煌。”意思是:一頁春光打開了石榴花絳紅色的花蕾,碧綠鮮亮的花枝上閃耀著日光。其中的“碧油”就是綠油油的,像涂了油一樣鮮亮。
五代后唐的張泌在《妝樓記》中記載了當時一種有趣的民俗:在陰歷三月三日,洛陽的婦女們在花上滴些油,到水邊許下心愿,然后將花上的油拋撒到水中,如果水中的油形成龍鳳或花卉的形狀,這就是大吉。這種活動被稱為“油花卜”。
“油”的另一個特性是滑。如果用“油”來形容一個人說話辦事,那就是浮華、不誠實。有一個成語“油腔滑調”,指的是說話或寫文章輕浮油滑,不踏實。《紅樓夢》第三十八回,賈母對鳳姐說:“這猴兒慣的了不得了,拿著我也取起笑兒來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這里的“油嘴”,表面上說的是鳳姐嘴上好像抹了油,說話浮華,不誠實,實際上是夸獎鳳姐會說話。
傳說唐朝有一個名叫張打油的人,他曾經以“雪”為題,寫過一首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意思是:下雪了,天上地下統統全是白色,只有水井是白雪覆蓋不住的,在地上留下一個黑窟窿。雪覆蓋在黃狗身上,黃狗變成了白狗;雪覆蓋在白狗身上,增加了白色的厚度,白狗變得更加臃腫。全詩都用口語,通俗滑稽,所用的比喻也非常形象,讀來讓人發笑。后來人們就把那些通俗滑稽的詩叫做“打油詩”。
上一篇:滄的解釋|滄的意思|“滄”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海的解釋|海的意思|“海”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