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的解釋|馨的意思|“馨”字的基本解釋
“馨”這個字古今字體雖有不同,但字式結構一直沒有變,是個上下結構的形聲字,它的上部是聲符“殸(qìnɡ)”,下部是形符“香”。殸是古代一種石制的敲擊樂器,后來寫作馨。“殸”與“馨”在古韻中同屬耕部,讀音接近,所以用它來充當“馨”的聲符。形符“香”在甲骨文中是一個由“黍”和一個像口的字形的器皿組成的會意字。口字形的器皿里像裝滿了食物的樣子,來表示食物散發芳香氣味這一含義。到了小篆,下邊口字形的器皿就變成了甘美的“甘”字,與“殸”就構成了“馨”字。
形聲字一般是形符表示字的類意義,聲符標示字的讀音,但部分聲符也可表示字的意義。“馨”就是這樣的形聲字,它的形符是“香”,但這又不是一般的香;它的聲符“殸”是一種敲擊樂器,發出的聲音傳得很遠,所以《說文解字·香部》這樣來解釋它:“馨,香之遠聞者。”“香之遠聞者”就是遠聞的香氣,“馨”的基本義就是馥郁四溢的芳香。《楚辭·九歌》中有這樣的句子:“被石蘭兮帶杜蘅,折芳馨兮遺(wèi)所思。”石蘭是一種香草,杜蘅是一種香花。全句的意思是身披著石蘭,佩帶著杜蘅,采摘芳香的花草,把它送給思念的心上人。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卷十八寫道:“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泉者不能繪其聲。”意思是說,畫花卉的人難以畫出花卉的芳香,畫山泉的人難以畫出山泉的流水聲。以上例句中的“馨”都不是一般的香,而是馥郁四溢的芳香。人們又把供奉神佛的香火叫做馨香,如紹劇《龍虎斗》第十場:“生為英雄死為神,千秋萬歲受馨香。”成語“馨香禱祝”本來指焚香向神靈祈禱祝愿,后多用于表示真誠迫切的期望。
“馨”不僅可指四溢的芳香,也指芳香的遠播。《山海經·西山經》:“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意思是丹木經過五年的生長,就會開出五種顏色的花朵而更加鮮艷,就會結出五種滋味的果實而更加芳香。
“馨”的這種芳香遠播的意義,很自然地引申而指四方遠播流芳后世的美德、聲譽、事業。屈原在他的作品中,就常常這樣用香花香草來比喻高潔的操守和美好的品德。人們把美好的品德稱為馨德,把美好的榮譽稱為馨榮,把流芳久遠的事業稱為馨烈,把香美的飯食稱為馨膳,把書畫的美妙飄逸稱為馨逸,把品德才藝俱佳稱為德藝雙馨。西晉左芬的《魯敬姜贊》中有這樣的句子:“宣尼三嘆,萬代遺馨。”宣尼就是孔子,漢平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后世就多稱孔子為宣尼。最為人們熟悉的當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通過兩個比喻的烘托,將作者高尚的品德、高潔的情操和高雅的風韻,集中在一個流芳四溢的“馨”字上表達出來,從而成為托物言志千古傳唱的絕妙佳句。
總之,“馨”的基本意義就是馥郁四溢的芳香。其所指的對象由芳香的食物,擴大而指芳香的花草、流芳的美德。
上一篇:飛的解釋|飛的意思|“飛”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馨的解釋|馨的意思|“馨”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