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的解釋|剪的意思|“剪”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一書中沒有剪這個字。事實上,前進的前字在古代就是剪刀的剪字,讀作jiǎn。《說文解字》中解釋說:“前,齊斷也。”齊是剪的意思,齊斷就是剪斷。按照許慎的解釋,前是一種刀的名稱,是名詞,剪刀之義是從動詞剪斷之義引申出來的。不過典籍中一般都借用它來表示前進的意思,而它原有的剪斷意義反而借用由前和羽構成的翦字來表示。剪刀的剪字在字典中最早見于《玉篇》,估計剪字是魏晉以后才出現的。傳世典籍《墨子》中已有剪刀的剪這個字,那應該是后人改換的結果,不能因此認為秦代以前已經有了剪刀的剪字。
剪的本義為剪斷,這一意義直到今天仍然是常用義。值得一說的是剪彩一詞的由來。剪彩是中國古老的節日習俗。在一些傳統節日里,人們用彩絹或彩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懸掛或者張貼在門窗上,或者是佩帶在身上。人們認為這樣可以求得吉祥,驅除妖邪。如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說,端陽節那天,用彩紙剪成各種各樣的葫蘆,倒粘在門上,用來排除邪毒之氣。今天的剪彩,就是古代以求吉避邪為目的這一剪彩習俗的延續和發展。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名篇,深得世人贊賞。“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不僅形象地說明是春風催開了柳葉,而且說出了當時流行的裁剪迎春花樹的習俗。賀知章正是用大家熟悉和常見的彩樹來比喻真的柳樹。對當時的人來說,這種比喻并不新奇。后人之所以感到新奇,是因為立春日剪制迎春花樹的習俗消失了,人們不知道那時還有剪裁柳樹之事,所以一聽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比喻,便覺得不可想象。在古代,每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有一系列的迎春活動,其中有一種很流行的習俗就是用紙或者彩絹剪成迎春花樹,叫做彩花樹或者叫宜春花。唐代詩人韋莊的《立春》詩里有這樣的句子:“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剪綠楊絲。”這里描寫的就是用彩絹制作的工藝品。意思是說花園里下了雪,紅菜剛剛綻放花蕾,花園旁邊還有用彩絹剪制的垂柳。古漢語中常常楊、柳混稱。這里的楊絲就是柳絲。
剪彩是吉慶美好的活動,但剪荷包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了。明代的無名氏在《臨潼斗寶》這出雜劇中說:“我如今燒了山寨,散了賊兵,我也不作賊了,我去羊市角頭學剪荷包去也。”這里的剪荷包可不是裁制荷包到市場上去賣,而是偷竊錢物的意思。荷包是古人裝錢的小包,一般佩帶在身上。小偷用剪刀將荷包的帶子剪斷,從而竊得荷包,所以稱偷竊錢物為剪荷包。由于剪是一種偷竊的方式,所以漢語中又有剪竊一詞,剪竊是剽竊的意思。人們常說的反剪著手意思是指兩手交叉或者兩手反綁。剪的這個意義是從剪刀的形狀衍生出來的。《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中說:“只見一個白胡老者背剪著手來看。”背剪著手就是兩手在背后交叉。
上一篇:劉的解釋|劉的意思|“劉”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勞的解釋|勞的意思|“勞”字的基本解釋